購買單一海外債券的迷思




"首要原則不要造成傷害(First, do no harm)"
                                                                ---希波克拉底誓言(Hippocratic)

這幾天跟幾位投資人聊到近期在金融機構熱賣的單一海外債券產品,許多喜歡購買單一海外債券的人都有一種想法(迷思):持有單一的海外債券,除了能夠享受到固定的配息之外,如果短期債券的價格下跌,只要持有到期,就能夠拿回本金。聽起來很棒,不是嗎?能夠固定領到較高的配息(通常都比存款利息高),持有到期還能夠保本,真是太完美了,所以難怪會在金融機構熱賣。

其實通常金融機構熱賣的產品都不像投資人想像中的那麼美好,單一海外債券也不例外,購買這種商品的投資人忽略幾個重要的點:

1. 投資風險依然是存在的

持有單一債券的投資人依然要面對債券的各種風險,如利率風險,信用風險,違約風險,通貨膨脹風險.....等等,這些風險並不會因為持有單一海外債券而消失,甚至風險更高。至於到期拿回本金,如果你買的是長年期的債券,當你在多年後拿回本金時(假設沒有違約的情況),你的本金也會被通貨膨脹侵蝕掉。美國知名財經專家Cliff Asness在財務分析期刊(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裡面一篇文章(對投資產業)的十大眼中釘(My Top Ten Peeves),當中的第十點他就批評很多理財顧問錯誤的告訴客戶:投資單一債券比投資債券基金更好

他在文章中說到:

債券基金是很多債券所組成的,每天根據當天所持有的債券價格報價,一個債券的組合怎麼可能比其所持有的單一債券更糟呢?這在邏輯上是不通的。另外,持有單一債券到期並拿回本金,這一點雖然表現上看起來很有價值,但是實際上卻不是如此

2. 成本不透明

對投資人而言,債券的買賣就像是在黑箱中操作,外界無法清楚的看出買賣的真實價格,這一點對於投資人是很不利的。有些金融機構會宣稱購買單一海外債券不需要另外手續費,但我們都知道,金融機構不可能做賠本的生意,那麼利潤從何而來呢?答案就是買賣之間的價差,這就好像我們去銀行買賣外匯一樣,買進與賣出之間會有個價差,但更糟的是,外匯的價差是掛牌出來的,至少你會清楚被收到多少的價差,但是債券交易完全是不透明的,你根本不會知道價差是多少,而且這個價差往往比你想像的高出許多!

3. 風險過度集中

這點是我個人認為購買單一海外債券最大的風險所在,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這句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風險控管方式,但是投資單一海外債券就違背這個控管風險的最基本原則。有些人會說,我購買的是XXX國際金融機構xxx國際知名公司,這些知名大公司是不可能會違約(或倒閉)的。真的嗎?   2008年前台灣熱賣海外結構債的時候,當時理專也是說:雷曼兄弟這種百年大金融機構怎麼可能違約放心購買吧!持有到期你就可以保本了,多好的投資!  結果……雷曼兄弟真的就倒閉了!  金融市場上什麼事情都是可能發生的,永遠不要假設哪一家公司不會倒閉。

巴菲特曾說過:投資的首要原則就是不要(永久)的失去資金,第二個原則就是記住第一個原則。當你投資單一股票或單一(公司)債券時其實就開始承擔了可能永久失去資金的風險,這點千萬不要忽略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我的「機器人理財」新創之路

誰比較容易陷入卡債的陷阱:是男生? 還是女生? (資訊圖表)

20個關於投資非常重要的觀念

簡單是複雜的極致表現

金融業的菜鳥們,這些事你都做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