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律師從法庭中學到的投資智慧

這是 humbledollar.com 網站上面的一篇很好的文章 , 作者是一名律師 , 在過去曾經幫過許多投資人打官司 , 這些投資人大多是因為碰到了不良的金融機構或理財人員 , 買到了不適合的投資產品而造成許多虧損 , 因此委託律師打官司 , 而這名律師從這些經驗當中學到了寶貴的投資教訓 , 我擷取文章中的幾點跟大家分享 : 教訓一 : 華爾街並沒有水晶球 我們都知道 , 要準確的預測未來幾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 但是每當華爾街的分析師們拿出一張張圖表 , 嘴巴說著財經專業術語 , 本益比 , 移動平均線 ,RSI,MACD... 等等 , 彷彿他們就有一個神奇的水晶球能夠預知未來 , 其實股票市場的未來波動主要是受到未來新的事件所影響的 , 而未來新的事件本來就是無法預知的 , 我學到的教訓就是 , 猜測市場的漲跌跟挑選未來的黑馬股票根本就是注定會失敗的行為 教訓二 : 沒有一個投資產品適合所有的人 當你去買衣服的時候 , 服飾店裡會有各種的款式與尺寸供你選擇 , 因為本來我們每個人的體型與喜好就不同 , 所以不會有一件衣服是適合所有人的 , 投資產品也是如此 , 一個好的理財人員 / 投資顧問在建議投資產品之前 , 應該詳細的詢問投資人的情況 , 如投資經驗 , 對投資報酬的預期 , 收入的穩定性 , 投資期間的長短等 , 特別是應該了解投資人對於風險的接受程度 , 是否能夠承受 5%,15%, 或 30% 的下跌 , 我學到的教訓就是 , 如果有個理財人員 / 投資顧問在沒有清楚了解你的情況之前 , 就急著銷售你特定的投資產品 , 那麼你應該要盡速遠離這個人 教訓三 : 不要追逐贏家 金融機構總是會去強調他們有哪些產品最近表現很好 , 而投資人總是會被這些訊息所吸引 , 將資金投入這些近期表現很好的產品中 , 因為投資人總是會假設 , 這些過去表現好的產品未來也會同樣表現很好 , 但從過去的資料顯示 , 這樣的假設並不成立 , 過去的績效跟未來的績效並沒有直接的關聯性 , 甚至可能是反向的關係 , 我學到的教訓就是 , 不要去追逐過去一個月或一年這類的熱門產品 教訓四 : 對於結構複雜的投資產品要特別當心 金融機構很喜歡銷售結構複雜的投資產品 , 這些結構複雜的產品通常都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