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式基金正在遭遇大麻煩
"投資是非常困難的,即使對於最聰明的人來說都是如此,再我們的成功與失敗中,不論你喜歡或不喜歡,事實上隨機性扮演了很大的決定性因素!"
---美國避險基金經理人 Ted Seides
有些人可能還分不清楚什麼是主動式基金?什麼是被動式基金?主動式基金就是基金經理人"主動"去挑選投資的標的(如股票,債券....等金融資產),而被動式基金主要是投資指數所代表的股票或債券等金融資產,指數投資什麼基金就跟著投資,因為沒有"主動"的去挑選所要投資的標的,所以就被稱為"被動"式基金(例如指數基金,ETF)。
接下來你可能會問,這有什麼重要呢?這很重要,首先,大家在台灣的金融機構所購買的基金產品,95%以上都屬於主動式基金。其次,現在這類的主動式基金產品正碰到大麻煩。什麼麻煩呢?銷售主動式基金的金融機構總是告訴投資人,專業的投資機構有專業的研究團隊與基金經理人,能夠幫投資人創造更好的投資績效,所以不懂投資的散戶投資人應該來買"主動"式基金把錢交給專業的團隊代為投資。這樣的說詞大家應該都很熟悉,聽起來也很合理,不是嗎?
是的,聽起來很有道理,唯一的問題是,這樣的說法只是個行銷話術,與事實不符。真實的情況是,絕大多數的"主動"式基金並無法創造比指數更好的投資報酬。根據研究報告顯示,從2006年至今,幾乎所有主動型基金(美國、全球、新興市場...)的績效都比指數還差!怎麼會這樣呢?道理很簡單,"主動"式基金因為要雇用大量的研究團隊還有支付行銷通路費用,所以通常都會收取高額的管理費(注意:這個費用是內含的,每天從基金的淨值中扣除,所以很多投資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被收取了這個費用),"主動"式基金一方面沒有創造出更好的績效,另一方面又收取了高額的管理費,最後的結果自然就是績效比指數還差了!
由於上述的原因,在歐美國家現在投資人也紛紛拋棄"主動"式基金,轉而將資金投入價廉物美的"被動"式基金,特別是從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這個趨勢就越來越明顯了,上圖是從2002至今投資人將資金投入這兩種基金的累積金額,從上圖的可以清楚看到,"被動"式基金(藍色線)持續獲得投資人的青睞,而"主動"式基金(黃色線)則大量的失血。這樣的趨勢完全沒有反轉的跡象,已經造成各家"主動"式基金龐大的壓力,最近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的一篇報導就指出,美國"主動"式基金的代表公司--富達投資(Fidelity)正在研擬要將旗下基金的管理費用降低,改成類似避險基金的收費方式,當基金的績效如果能夠超越指數的時候,再跟投資人收取績效費用。
最後,如果你長期投資基金都感覺獲利好像沒有想像的那麼好的話,現在你應該知道了,很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你的投資利潤都被管理費用吃掉了!巴菲特自然是很清楚這樣的情況,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他敢跟避險基金經理人做百萬美元的賭注,打賭任何避險基金的組合都無法打敗指數,最後當然也是巴菲特贏得了賭注。
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您的意見分享,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