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不能亂吃,金融產品也不能亂買
"如果認為吃藥或藥物治療能夠讓我們活得更久,這是很嚴重的一個誤解,在希臘語中"藥(pharmakon)"這個字有兩種含意,分別是毒藥與治療........我很少去看醫生除非我真的是病得非常的嚴重"
---塔雷伯(Nassim Taleb, 書籍反脆弱的作者)
---塔雷伯(Nassim Taleb, 書籍反脆弱的作者)
台灣人喜歡吃藥是出了名的,這種情況在健保實施之後更是明顯,根據媒體的報導,台灣藥費支出是美國藥費的7倍,國際救援協會醫師也指出,在國外可以用兩顆藥治好的疾病,放在有相同醫療條件的台灣,卻必須用7顆藥物才能治好!這不僅僅是造成了嚴重的浪費,也影響了國人的健康,很多人就質疑,台灣會變成"洗腎王國"跟吃藥的習慣有很大的關連,2015年美國華爾街日報有一篇文章,標題是:為什麼最好的醫生往往是什麼事情都不做(Why the best doctors often do nothing),文章中指出:
"病人去看醫生都是期待醫生能夠針對病情做一些處置,於是醫生就會做出一些醫療的處理或是開出藥方給病人,這看起來是非常正常與合理的,如果醫生什麼處置都不做也沒有開藥給病人吃,病人一定很難接受,認為這是個不好的醫生,但其實很多的醫療處置或藥物其實對於病人並沒有絕對的幫助,甚至會造成身體其他的影響........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最好的醫生常常是什麼事情都不做,讓病人的身體自己去復原"
所以病人去看醫生,若醫生總是開藥給病人吃,表面上來看,醫生是滿足了病人的需求,但真正獲利的是醫院,醫生與藥廠,病人可能反而是受害了,我相信有些人很難理解這樣的事情,其實在金融投資上也有類似的情況存在,金融產品的設計,原意都是希望能夠去解決投資人某方面的需求或問題,但濫用的結果,就可能成為投資人的毒藥,反而傷害了投資人,所以,印度一名大學的財經教授就寫到,醫藥與金融有很類似的地方,相同之處就是:
醫藥:使用無意義的測試去給病人開出無效的藥方
金融:使用無意義的測試去給投資人建議無效的金融產品
金融:使用無意義的測試去給投資人建議無效的金融產品
很精闢的看法,我個人也是非常的認同,所以藥不能亂吃,金融產品也不能亂買喔!
Medicine - Use meaningless tests to prescribe ineffective drugs.— Vishal Khandelwal (@safalniveshak) 2017年3月14日
Finance - Use meaningless words to prescribe ineffective instruments.
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您的意見分享,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