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8的文章

【精選國際財經文章 #4】一個股票多頭走勢可以延續多久,很重要嗎?

圖片
8/29 的影片介紹 2 篇國際財經文章: 1.           多頭市場多長重要嗎? (Does it matter how old a bull market is?) —Barry Ritholtz ( 影片段落 0:10-9:16)   投資人時常關注的都是股市多頭已經持續八、九年,甚至十年了,是不是意味著快結束了呢?但真的重要嗎 ? 文章中提到了幾個觀點,讓我們去深思這件事,並且也告訴了我們其實有比關注多頭市場更重要的事,然而這波多頭可以持續多久並不重要,因為沒有人會知道,也沒有人可以準確地告訴我們,但很重要的是絕對不是因為市場已經漲了十年了,所以應該要回跌,不要讓恐慌左右你的長期投資。 2.           從 2008 年學到的經驗 (Happy hour: lessons from 2008) —Novel investor 部落格 ( 影片段落 9:17-17:03)    2008 年金融海嘯至今已經 10 年了,回顧這十年,其實有很多經驗事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都知道金融市場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如果未來市場又大跌時,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文章中提出了 20 個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到底有哪些呢?抱持著什麼樣的觀念才是正確的投資之道呢?

【網友提問財經Q&A #1】建議那些投資方法呢? 擁有財富自由的人獨有特性!

圖片
8/27 網友提問財經 Q&A : Q1 :台灣民眾做資產配置時,有需配置海外債券嗎?   想知道答案,請參考影片中 0:33-2:21 哦! Q2 : 30 歲的投資人,投資組合一定要是 30% 的債券, 70% 的股票嗎?   想知道答案,請參考影片中 2:22-3:19 哦! Q3 :有什麼建議的投資方法呢?是要長期持有不管漲跌嗎?達成財富自由的人他們有什麼共同的特性嗎?     想知道答案,請參考影片中 3:20-6:15 哦!

【精選國際財經文章 #3】不要成為自己投資上的敵人

圖片
8/21 的影片介紹 2 篇國際財經文章: 1.           未知的未知 (Unknown unknowns : the problem of hypocognition) —Scientific American 網站 ( 影片段落 0:10-9:50) 其實這個名詞是出自於 2002 年美國國防部長回答媒體問題時提出的,他把問題分成了四個層面 — 「已知的已知、已知的未知、未知的已知、未知的未知」,金融市場常被認為是一種已知的未知,甚至有人還覺得是已知的已知,但其實市場比較像是一種未知的未知,人們沒有經歷過,不知道市場會有什麼事情發生,即使發生,也不知道之後會如何,面對這樣變幻無常的市場,我們又有什麼解決方法嗎? 2.           如何不要再成為自己最糟的敵人 (How to stop being your own worst enemy) —Novel investor 部落格 ( 影片段落 9:51-21:33) 巴菲特的老師班傑明‧葛拉漢曾說過一句名言:「每個投資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其實就是指我們自己的投資行為,就連巴菲特也提過,投資行為才是投資人最需要關注的,投資人的行為往往才是影響投資人最重要的因素,我們到底該如何克服呢?

【精選國際財經文章 #2】今天的投資優勢將成為明天的賭注

圖片
8/17 的影片介紹 3 篇國際財經文章: 1.        好 的 圖表與不好的圖表有什麼差異 (Chart goodness v.s. chart crimes) —Abnormal returns 部落格 ( 影片段落      0:14-6:19)   大部分的投資人每天都會關注財經的新聞,其中有大部分是跟圖表有關的內容,但是其實圖表的好壞非常重要,好的圖表可以幫助你判斷,不好的圖表卻很可能會讓你有錯誤的投資決策,到底什麼是好的圖表?什麼又是不好的圖表呢? 2.        財務比率在告訴我們什麼 (What do ratios tell you) —Michael Batnick ( 影片段落       6:20-11:47)   在挑選股票時,很多人除了透過技術分析判斷之外,還會搭配財務比率去看這間公司的基本面,像是 PE ratio 之類的,但是其實財務比率也是有侷限的,並不一定可以讓你因此就挑到好的股票,怎麼說呢? 3.       今天擁有的優勢,明天將不復存在 (Today’s edges, tomorrow’s table stakes) —Brendan Mullooly ( 影片段落       11:48-21:10)   有一位棒球打擊手,找到一個方法可以提高打擊率,成為優秀的打擊手,但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很可能就沒有辦法再提高打擊率,在投資時我們也時常遇到,今天發現了一套厲害的投資策略可以賺錢,但是明天,或是過了一段時間之後,這套方法很有可能就沒有用了,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精選國際財經文章 #1】堅持長期投資的危險

圖片
8/14 本週的 5 篇國際財經文章: 1.       堅持投資的危險 (The dangers of persistence) —Vishal Khandelwal 2.       為什麼空頭市場難以預測 (Why it’s so hard to predict the next bear market) —Vanguard Blog 3.       吸引人的小說 (Appealing fictions) —Morgan Housel 4.       美國威斯康辛州的一間學院用指數型基金得到高績效 (Tiny Wisconsin college using index trounces endowment rivals) —Bloomberg 5.       如何成為一個好父親 (Being a father) —Vitaliy Katsenelson

主動式基金的問題—即使看的到,你也吃不到

圖片
過去我在銀行從事財富管理的業務時,心中總是有一個疑問,那就是 : 為什麼我們多數的客戶買基金都無法獲利 ? 是的! 不用懷疑,真的是多數的客戶,而且應該是每家銀行都是如此,而且我相信 , 如果政府要求所有銀行公布客戶虧損的人數與比例 , 可能大家會被數據嚇到從此都不敢再買基金了 ! 所有的銀行投資人都被教育,如果要獲得更好的投資報酬,就必須買投資產品,但結果不僅沒有獲得更好的報酬,反而虧損的更多 ! 這就好像民眾身體不舒服去看醫生,期待醫生開了藥之後病情會改善,結果吃了藥之後身體的不舒服不僅沒有改善反而病情更加嚴重 ! 為何會如此呢 ? 問題可能就出在 ” 藥 ” 本身,隨著行為財務學的研究不斷的發展,上述的問題漸漸獲得了合理的解釋與證實,現在民眾在金融機構所購買的投資產品,幾乎都是 ” 主動式基金 ” ,而 ” 主動式基金 ” 本身就會讓民眾難以獲利。這是什麼意思呢 ? 首先, ” 主動式基金 ” 的概念是收取民眾一筆不小的管理費,然後希望藉由 ” 專業 ” 的投資管理技巧,幫民眾創造出 ( 比大盤指數 ) 更好的投資報酬率。理論上來說是很完美,但實際的情況卻是,絕大多數的 ” 主動式基金 ” 在扣除管理費用之後,都無法創造出 ( 比大盤指數 ) 更好的投資報酬率。即使有非常少數的 ” 主動式基金 ” 的確能夠創造出較好的績效,但是投資人要在投資前挑選出這種基金卻是非常非常的困難。 但問題還不僅僅如此,即使你真的 ” 運氣 ” 很好的挑到了未來績效能夠表現更好的基金,你依然可能還是無法獲利,為什麼呢 ? 原因在於,這些長期績效表現好的基金,並不是隨時績效都表現得很好,更長的情況是,短期的時候經常都是績效不好的,這導致人們更難長期去持有這種基金,往往在績效好轉之前投資人就已經放棄了這個基金,造成你即使看的到你也吃不到的現象。 財經部落格 Behaviouarl Investment 的一篇文章 The (Other) Problem with Active Management 指出,像有一個長期績效表現很好的 ” 主動式基金 ” ,在 2007 年之前的 20 年期間,這檔基金創造出平均每年 15% 的投資報酬率,比其相對應的指數平均每年 10.9% 高出許多,那麼投資這檔基金的投資人應該是獲利很高的,對吧 ?錯!實際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