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19的文章

如何投資才不會賠錢?

圖片
“ 時間是你的朋友,衝動是你的敵人 ”                   --- 領航集團 (Vanguard) 創辦人伯格 (Jack Bogle) 很多人都想要知道 : 怎麼投資才不會賠錢 ? 有的人的方法是努力研究各種的技術分析指標,劃出各式各樣的圖形 ; 有的人是閱讀大量的財經雜誌與文章,試圖找出有用的資訊 ; 有的人則是聽從電視財經節目的 ” 專家 ” 推薦 …… 上述這些方法可能效果都沒有你想像的理想,忙了半天結果卻還是賠錢 。 事實上,你可能完全努力錯了方向 ,對 投資人來說最好的投資方法就是 --- 長期投資 , ” 時間 ” 才是你最好的朋友 ! 下面這個 GIF 圖清楚的告訴你,如何運用時間來幫助你獲利,圖表中呈現美國股市持有時間分別是 1 年、 5 年、 10 年與 20 年的期間所獲得的投資報酬 : 當你投資的期間為 1 年的時候,你可能的投資結果是落在 -37% 到 +53% 之間,當你的持有時間越長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投資結果的區間會越來越小,當你持有 20 年的時間,你的投資結果會落在每年 +0.5% 到 +13.2% 之間 。 也就是說,當你投資的時間越長,你投資結果的可預測性就越高,獲得正報酬的機會也越高。     資料來源 : The Measure of a Plan 當然,長期投資的意思並不是說你買進一檔股票然後就放著不去管它,我在之前的 這篇文章 中曾經說過,投資人購買單一股票的風險其實是非常高的,要選到長期能夠勝出的股票難度是相當相當大的 。 所以投資人盡量還是不要輕易地去嘗試,對多數人來說,持有一個分散風險的投資組合會比持有單一股票來的更好,持有一個適合你風險屬性的投資組合,然後就長期的持有,這才是正確的方法。至於怎樣的投資組合才是適合你的,因為每個人的情況都不相同,所以這點還是請教專業的人士來協助會好一點 。 不過這裡有個大致的準則 (Rule of Thumb) 你可以當成一個參考的方向,那就是 100減去年齡 法則 (The 100-age rule) ,這是意思就是說,100減掉你的年齡等於你投資組合中 ”股票 ” 資產的比率,例如你是 30 歲的話,100減掉30等於70 ,所以 你的投資組合中股票資產大約占7 0%

人們一生當中哪個年紀是金錢財務判斷能力最好的時候?

圖片
" 人們對於自己的判斷所產生的信心並不是依據客觀的證據來產生的,而是根據大腦所建構的故事"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康奈曼教授(Daniel Kahneman) 我們都知道,當人們上了年紀以後,很多身體上的體力,反應功能都會漸漸退化,不比年輕的時候,除了身體的功能之外,我們對於金錢財務的判斷能力呢?會隨著年紀增長而降低嗎? 美國 德州科技大學 的一篇研究報告就探討了這個問題:人們的年紀如何影響對金錢財務的判斷?研究的結果很有趣也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人們的金錢財務判斷的能力大約是在 45-49 歲達到頂峰,之後就開始下降 ( 懊惱,我已經進入了下降的階段 .....) ,特別是在 60 歲之後,雖然這群人的財富資產占美國人的總財富將近一半的金額,但人們在 60 歲之後對於金錢財務的判斷能力以每年 2% 的比例下降,到了 70-74 歲的時候其判斷能力大約跟 25-29 歲的年輕人是類似的!更糟糕的事情是,人們年紀越大對於自己判斷能力的自信心卻是越高的,這個研究報告告訴我們,我們並不是越老越聰明,而是越老越不聰明但卻越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所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媒體報導,很多金融詐騙集團專門瞄準老年人行騙,因為這群人的金錢判斷能力較低,所以我們一方面要尊重家中的老人,另一方面也要幫助家中的老人照顧好他們的財務!

牛頓式破產

圖片
" 如果你已經小有財富了,即使別人因為靠著投資某支股票賺的錢比你多且快速又怎樣呢?永遠會有人賺的錢比你更多更快的,這並不是什麼你需要去在乎的事情 "                                                             ----查里曼格 (Charlie Munger) 牛頓 (Isaac Newton) 是知名的科學家,其聰明才智自然不在話下,但即使聰明如牛頓也難逃人性的貪婪與忌妒,進而做出愚蠢的投資決策,牛頓在英國南海公司成立的初期階段 1713 年就投資了他的第一筆資金購買南海公司的股票,此後很長的時間股價都沒有什麼亮麗的表現,到了 1720 年初的時候,股價開始上漲,此時牛頓又加碼進場買了一些股票,很快的股價從當年 1 月的每股 128 英鎊, 2 月上升到美股 175 英鎊, 3 月更上升到了每股 330 英鎊,此時的牛頓已經獲利豐厚了,於是他在 4 月時心滿意足地賣出持股賺了一大筆財富 ....... 但是,故事還沒有結束,南海公司的股價在牛頓賣出之後繼續往上狂奔,到了 6 月份股價竟然就上漲到了 1000 英鎊,牛頓看到他"錯失"了 2/3 的獲利,心理懊惱不已,更糟的是,他看到他的同事朋友們因為繼續持有南海公司股票此時都比他更富有了 ....... 牛頓不甘心的在當年的 7 月份接近股價的最高點附近重新進場了,而且這次牛頓投入了更多的資金,希望彌補之前所犯的錯誤,但是災難很快降臨,南海公司泡沫很快破掉了,股價大跌導致最後牛頓因此而破產,以現今的金額來計算的話,牛頓大概損失了 400-500 萬美金的金額! 牛頓原本已經靠著投資南海公司獲取不錯的報酬,但依然抵抗不了心中的貪婪與忌妒,更無法忍受看到朋友賺的比自己還多。 牛頓的故事告訴我們,投資獲利跟你是否聰明並無太大關係,跟你是否能夠控制情緒的關係較大,所以要避免人性的貪婪與忌妒,就不要去跟別人做比較與討論投資,專注在自己的財務目標就好了。

巴菲特的價值型投資法失靈了嗎?

圖片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又是一年一度巴菲特的追隨者朝聖的日子,每年去聆聽睿智的巴菲特與其事業夥伴查里曼格對於經濟、投資等議題的看法的確是增長智慧很棒的機會,感謝網路科技的普及,即使我們無法親臨現場,一樣能夠透過科技的力量讓我們同步觀看股東會的情況。 巴菲特在股東會上的各種發言相信大家都已經透過各種社群媒體看到了,所以我就不需要在這裡再浪費大家的時間分享巴菲特所說的話,但是我想分享一個跟巴菲特有關但比較不一樣的內容,這是知名財經部落客 A Wealth of Common Sense 的版主Ben Carlson在推特上所分享的三張圖,這三張圖都是巴菲特所掌管的波克夏公司與 S&P500 指數的績效比較圖,只是三張圖所代表的時間長短並不相同,當你看到不同的時間比較圖,你會有不同的想法嗎 ? 首先,第一張圖顯示的是過去5年期間兩者的比較 ,從圖中你可以看到: 1. 波克夏公司與 S&P500 指數的績效非常接近 ,分別是69.8%與72.05% 2.兩者的變動也非常地接近 看完這張圖你可能會得到一個結論: 巴菲特公司的選股策略跟指數沒有太大的差異! 再來我們看另一張圖 ,這張圖是過去10年兩者的比較 , 從圖中你可以看到: 1. 波克夏公司的績效落後 S&P500 指數 ,兩者分別是254.8%與307.8% 看完這張圖你可能會得到一個結論: 巴菲特的選股策略似乎已經不靈了! 此時我們再來看第三張圖 ,這張圖是顯示過去30年兩者的比較 , 從圖中你可以看到: 1. 波克夏公司的績效大幅的超越 S&P500 指數 看完這張圖你可能會得到一個結論: 巴菲特的選股策略依然是有效的 ! 這三圖給我們什麼重要的啟發呢? 1.當我們看不同時間軸的資料時 ,我們會得到不同的結論!這也是我們在看資料時要特別注意的事情 2.當我們要選擇一種投資策略時 ,一旦選定了就要一直堅持下去才會有效 ,大家都知道巴菲特是著名的"價值投資者"過去,但偏偏價值型股票在過去的10年表現並不好 ,這是造成巴菲特公司股價表現在過去10年落後指數的主要原因,但巴菲特並不會因為如此就改變了他的投資策略 ,也因此更長期來看巴菲特的

創造性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

圖片
地球的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五次的大浩劫,最近的一次大浩劫發生在 6,600 萬年前,那次的浩劫讓恐龍從此消失在地球上,也造成地球上 75% 的生物從此絕種了。雖然地球的歷史上許多曾經存在的物種消失了,但是新的物種也不斷的誕生,地球的歷史是如此,金融市場也是如此,很少有永遠存在的物種 ( 企業 ) 一篇 研究報告 顯示, 1964 年的時候,美國 S&P500 指數中的大企業平均停留在指數中的時間為 33 年,到了 2016 年這個時間已經縮短為 24 年,依照這個趨勢,到了 2027 年的時候,這個時間會繼續縮短為 12 年,這個意思就是說,未來的 10 年,目前 S&P500 指數裡面的公司 ( 這些都是很大型的企業 ) 將有一半會被其他公司取代,這就是創造性的破壞 (creative destruction) ! 這也是為什麼我經常告訴投資人,散戶投資人盡量不要去購買單一公司的股票,因為你很難知道未來哪些公司才能夠繼續存活下去,長期持有單一公司的股票成為風險很高的一種行為,台灣股市中很多過去曾經規模很大很風光的公司,最後卻下市股票淪為壁紙,這些例子不勝枚舉,相信大家都很清楚! 財經部落格 of dollars and data 的版主在文章中說的很好 : " 在投資的領域中,你不需要表現大膽,也不需要去跑贏指數,你只需要 存活下去 ,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