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式基金正在遭遇大麻煩

"投資是非常困難的,即使對於最聰明的人來說都是如此,再我們的成功與失敗中,不論你喜歡或不喜歡,事實上隨機性扮演了很大的決定性因素!" ---美國避險基金經理人 Ted Seides 有些人可能還分不清楚什麼是主動式基金 ? 什麼是被動式基金 ? 主動式基金就是基金經理人 " 主動 " 去挑選投資的標的 ( 如股票 , 債券 .... 等金融資產 ) ,而被動式基金主要是投資指數所代表的股票或債券等金融資產,指數投資什麼基金就跟著投資,因為沒有 " 主動 " 的去挑選所要投資的標的,所以就被稱為 " 被動 " 式基金 ( 例如指數基金, ETF) 。 接下來你可能會問,這有什麼重要呢?這很重要,首先,大家在台灣的金融機構所購買的基金產品, 95% 以上都屬於主動式基金。其次,現在這類的主動式基金產品正碰到大麻煩。什麼麻煩呢?銷售主動式基金的金融機構總是告訴投資人,專業的投資機構有專業的研究團隊與基金經理人,能夠幫投資人創造更好的投資績效,所以不懂投資的散戶投資人應該來買 " 主動 " 式基金把錢交給專業的團隊代為投資。這樣的說詞大家應該都很熟悉,聽起來也很合理,不是嗎? 是的,聽起來很有道理,唯一的問題是,這樣的說法只是個行銷話術,與事實不符。真實的情況是,絕大多數的 " 主動 " 式基金並無法創造比指數更好的投資報酬。根據 研究報告 顯示,從 2006 年至今,幾乎所有主動型基金 ( 美國、全球、新興市場 ...) 的績效都比指數還差!怎麼會這樣呢?道理很簡單, " 主動 " 式基金因為要雇用大量的研究團隊還有支付行銷通路費用,所以通常都會收取高額的管理費 (注意: 這個費用是內含的,每天從基金的淨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