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股市」標籤的文章

美國股市在投資組合中的重要性

圖片
在台灣,媒體都比較喜歡談論單一股票 / 基金,很少有媒體會去談論投資組合的話題,但其實多數民眾需要的是一個適合的投資組合,而不是某個金融產品 。 只要投資組合做對了,投資上的問題就不會太大,但實務上我們也看到,台灣多數民眾的投資組合是錯誤的。 在建立投資組合的時候,美國股市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視的,主要原因有兩點 : 1.      美國股市是全球市值最大的 : 下圖是比較全球股市在 1900 年初期與現在 (2019) 全球各主要股市市值的佔比,從右圖可以看到,現在美國股市的規模大概佔全球股市一半左右,用最簡單的數學來看,美國股市也應該佔你的股票投資一半左右的比例,就算你很看壞美國股市未來的表現,這個市場都不應該低於你股票資產的三成。檢視一下你在美國股市的投資比重有超過你股票資產的 1/3 嗎 ? 我想多數人的答案應該都是否定的。 2.      美國股市是可預測性最高的股市 : 這裡說的 " 可預測性 " 並不是說我們會知道明年或後年股市的報酬率會是多少 ? 股市是一種機率的活動,當我們投資股票的時候,我們需要知道獲利的機率是高 ? 還是低 ? 人們常說投資股票要長期投資,那是因為長期持有股市獲利的機率是較高的,例如從下圖可以看到,從 1928 年至今,如果你持有美國股市 1 年的時候,你獲利的機率是 73% ,持有 3 年是 83% ,持有 5 年是 88% ,持有 10 年是 94% ,持有超過 20 年,獲利的機率是 100% 。因為股市具有這樣長期獲利機率上升的趨勢,我們才能夠做長期的規劃,但並不是所有的股市都具備這樣的特性,例如很多新興市場國家的股市,因為政治上的不穩定或股市規模太小,就沒有這樣清楚的關係 。所以 ,想要有長期穩定的投資報酬 ,你的投資組合中就不可缺少美國股市 。

如何投資才不會賠錢?

圖片
“ 時間是你的朋友,衝動是你的敵人 ”                   --- 領航集團 (Vanguard) 創辦人伯格 (Jack Bogle) 很多人都想要知道 : 怎麼投資才不會賠錢 ? 有的人的方法是努力研究各種的技術分析指標,劃出各式各樣的圖形 ; 有的人是閱讀大量的財經雜誌與文章,試圖找出有用的資訊 ; 有的人則是聽從電視財經節目的 ” 專家 ” 推薦 …… 上述這些方法可能效果都沒有你想像的理想,忙了半天結果卻還是賠錢 。 事實上,你可能完全努力錯了方向 ,對 投資人來說最好的投資方法就是 --- 長期投資 , ” 時間 ” 才是你最好的朋友 ! 下面這個 GIF 圖清楚的告訴你,如何運用時間來幫助你獲利,圖表中呈現美國股市持有時間分別是 1 年、 5 年、 10 年與 20 年的期間所獲得的投資報酬 : 當你投資的期間為 1 年的時候,你可能的投資結果是落在 -37% 到 +53% 之間,當你的持有時間越長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投資結果的區間會越來越小,當你持有 20 年的時間,你的投資結果會落在每年 +0.5% 到 +13.2% 之間 。 也就是說,當你投資的時間越長,你投資結果的可預測性就越高,獲得正報酬的機會也越高。     資料來源 : The Measure of a Plan 當然,長期投資的意思並不是說你買進一檔股票然後就放著不去管它,我在之前的 這篇文章 中曾經說過,投資人購買單一股票的風險其實是非常高的,要選到長期能夠勝出的股票難度是相當相當大的 。 所以投資人盡量還是不要輕易地去嘗試,對多數人來說,持有一個分散風險的投資組合會比持有單一股票來的更好,持有一個適合你風險屬性的投資組合,然後就長期的持有,這才是正確的方法。至於怎樣的投資組合才是適合你的,因為每個人的情況都不相同,所以這點還是請教專業的人士來協助會好一點 。 不過這裡有個大致的準則 (Rule of Thumb) 你可以當成一個參考的方向,那就是 100減去年齡 法則 (The 100-ag...

萬聖節指標(The Halloween Indicator)傳達出了什麼訊息?

圖片
“ 股市中最奇怪的現象之一當屬動能 (momentum) 了,過去一年表現較差的股票通常在未來幾個月也會是表現較差,反之,過去一年表現較好的股票,通常未來幾個月也會表現較好 ”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尤金.法瑪 (Eugene Fama) 教授 萬聖節剛剛過去 ,這是很多小朋友期待的日子 ,因為這天 除了小孩可以打扮成各種造型之外還能夠要到很多的糖來吃 。但 對大人來說萬聖節可能就比較沒有那麼的期待 ,但其實萬聖節 可能對大人特別是投資人來說 , 也是個重要的日子喔,怎麼說呢 ? 我在前面 一篇文章 曾經提到過股市存在著動能(Momentum)的現象,意思就是說 ,表現很好的股票(或股市)通常都會持續一段時間 ,不會短時間就結束 。 雖然要運用這種動能現象來短期獲利比想像的困難,但這種動能的現象依然還是存在的。 股市的這種動能現象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傳統上來說,每年的 11 、 12 兩個月是美國股市表現最好的兩個月份,從 1950 年至今,單單這兩個月整體的投資報酬率平均就為每年 3.2% ,且有77.6%的機率是上漲的 。而且如果當年的前 10 個月份股市的表現比往常好的話,後面這兩個月的表現通常也會比往常更好。比如說,如果前 10 個月的股市漲幅超過 15% 的話,其後兩個月的股市表現平均漲幅是4.9% ,比3.2%高出不少 ,上漲的機率更是提高到了94.1% ,很明顯可以看出股市動能的影響力 。 今年前 10 個月美國 S&P500 指數已經累積上漲了 15.03% ,如果過去的歷史經驗是個參考指標的話,表示接下來的 11 、 12 月的股市表現應該也不會太差,上漲的機率會遠高於下跌的機率 ,而上述 這個現象也被華爾街稱為萬聖節指標 (The Halloween Indicator) 。

打鐵需要趁熱

圖片
“ 很多事情都可能讓股市停止繼續上漲的動能,股價過高 、 經濟成長突然出現停滯 、 利率上升太快 …. 等等,這些因素都可能會造成股價的下跌,但是股市創新高卻不在這些因素裡面 ”                                           --- 知名財經部落格 The Big Picture 道瓊工業指數續創歷史新高,這已經是今年以來第 20 次創下歷史新高,雖然因為幾個科技的龍頭股近日遇到一些亂流導致股市的上漲稍微停止,但美國股市整體來看還是多頭氣氛濃厚的。當股市續創新高的時候,難免投資人開始會感到緊張,尚未進場的人大概此時也不敢貿然搶進,想等股市下跌的時候,等待好時機再進場。已經在場內的人可能也會想先退場觀望一下,股市短期可能漲幅過高,需要下來休息一下。 Dow closes at another all-time high, its 20th of the year. $DJIA $DIA pic.twitter.com/i1vVxewHVu — Charlie Bilello (@charliebilello) 2017年6月14日 在你做決定之前,我們來看一個很關鍵的問題,那就是 : 股市創新高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相信有些人 ( 可能不少人 ) 會認為股市創新高是不好的徵兆,他們會認為:股市創新高,表示股市的短期漲幅已經過大,隨時會有拉回的風險 ( 隱含著應該要退場觀望 ) 。 這個說法直覺上來看是有道理的,但是投資並不能僅靠直覺,必須要有實際的數據分析來驗證,我們來看看過去實際的資料,下圖是取自 Of Dollars and Data 網站上的一篇文章,圖中統計了過去 100 多年來美國股市創新高出現的時間,從圖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創新高的時間大多是比較集中在相同一段時間的,這個意思就是說,當你看到股市創下新高的時候,有很大的機率你會很快再看到另一個新高。 該網站的文章中說到: “ 當你看到股市創新高的時候,那麼有很大的機...

股市多頭結束前通常會有何徵兆?

圖片
美國這波股市大多頭走勢已經邁入了第 8 年 , 此時多數投資人的心情是很複雜的 , 過去沒有參與到或提早退出的投資人可能還在等待股市下跌的時機卻苦等不到 ! 尚未出場的投資人可能正在擔心多頭行情是否即將 ( 或已經 ) 結束 , 要不要獲利了結出場 ? 美林證券的首席計量分析師 Savita Subramanian 說股市可能還有個大行情尚未出現 , 因為股市的頂部出現之前通常都會出現投資人狂熱追逐的氣氛 , 但目前這個現象並沒有出現 , 投資人的狂熱氣氛會體現在那裏呢 ? 答案是看資金的動向 , 從過去的歷史經驗可以看到 , 在股市頭部出現的前 24,12,6 個月的股市基金都會是呈現淨流入的現象 , 也就是投資人會大舉投資股市 , 平均的資金淨流入會成長分別是 58%,25% 和 16%(下表), 這個情況在過去每一次的多頭行情結束前都可以看到 , 這也是股民們常說的 , 多頭行情總是在狂熱中結束 ! 那現在呢 ? 從上圖的圖表中可以看出 , 去年一整年美國股市基金 ( 藍色線 ) 是呈現淨流出而不是淨流入 , 股市並沒有出現狂熱的跡象 , 甚至還是冷卻的 , 所以美林證券的分析師認為 , 這波股市的多頭行情尚未結束 , 而且在結束之前應該還會有一波大行情可期 ! 但即使如此 , 投資人可能還是會面臨一個抉擇 , 要不要繼續參與這波的股市多頭同時冒著多頭行情結束後的下跌損失呢 ? 因為股市並不會發 email 或打電話告訴你行情何時會結束 ? 知名財經部落格 The Reformed Broker 建議投資人 , 繼續參與股市對投資人還是比較有利的 , 因為你不會知道這波行情還會繼續走多久 ? 但投資人同時必須做好資產配置分散投資風險 , 不要將過多的資金放在美國股市中 , 即使未來看到美國股市大漲也不要懊惱去追高 !

美國股市貴嗎?

圖片
這個問題表面上來看似乎不是個問題 , 因為多數人的共識都是美國股市已經不便宜了 , 不論我們從股市上漲的幅度 ,Shiller P/E 或巴菲特認為的衡量股價單一最佳指標的股價整體市值 /GDP( 該比率若超過 115% 就視為股價明顯偏高 , 現在該比率的數值則已經是 133%, 比 2008 年金融海嘯時還高 !) 來看 , 股市都是很貴的 , 但同時我們又看到 , 股市持續創下新高 , 波動率指數保持在低水平顯示股市很平靜 , 連理性的巴菲特在川普當選之後都持續加碼投資美國股市 , 所以 , 股市真的貴嗎 ? 這是現在很多人都在尋找的答案 ,The Big Picture 的作者 Barry Ritholtz 在 Bloomberg 的專欄中寫到 , 衡量股市的價格有幾個原則要注意 , 他舉了 6 點原則提醒投資人 : 價格很貴的股票或股市可以同時維持很貴的價格很長的一段時間 , 回顧 1996 年的時候 , 當時也是很多分析師警告股市已經貴了 , 但股市依然繼續上漲了 4 年才結束多頭走勢 ( 在股市中 , 對得太早跟錯誤是一樣的 ) 單一衡量股價高低的指標如本益比或股價淨值比都只是從單一的面向來看股價的高低 , 投資人必須從股市整體的情況來考慮比較客觀 股價的合理價格只是一個簡化的指標 , 股票很少是維持在合理價格 , 較長的時候不是在合理價格之上就是之下 ( 表示這才是常態 ) 使用單一指標來衡量股價是否貴或便宜是過度簡化的方法 , 以至於參考性並不高 衡量股價的高低有許多變數需要去考慮 , 例如 : 經濟成長率 , 通貨膨脹率 , 利率是上升還是下跌 , 稅率的變化 , 企業盈餘的成長率 , 外部的戰爭或地區政治因素的影響 , 上述這些都會影響股價 投資人的心理因素往往主導著股市的多頭或空頭走勢 , 事實上 , 我常常認為 , 投資人的心理因素才是最重要的變數 股市的複雜性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 目前任何電腦模型都無法準確的判斷出股市的未來變化 , 面對股市千萬不要過度自信 , 保持謙卑的態度並做好分散風險才是最好的辦法!  

下一次的股市大跌會因為什麼原因引起?

圖片
電影 " 大賣空 " 裡面描述幾位金融業的奇才 , 在 2007 年金融海嘯即將發生之前就預先判斷出金融市場將出現大災難 , 在市場氣氛仍然一片看好時就悄悄的買進了大量的空頭部位 , 在之後的金融海嘯來臨時大賺了一筆 , 看過這個電影之後 , 可能有些人也會躍躍欲試 , 想嘗試找出下一次金融市場會出問題的原因與時點 , 進而快速的成為有錢人 , 特別是現在美國股市正處在高價位的時候 , 似乎隨時都可能會大跌 , 那麼到底下一次的股市大跌會是什麼事件引起的呢 ?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 , 先看看下面這個故事 : "1923 年希特勒在慕尼黑發動政變 , 試圖奪取權力 , 但最終失敗 ,1924 年希特勒因叛國罪遭到逮捕 , 這種罪名在德國通常會被判處死刑 , 但法官最後卻赦免了他 , 因為法官認為希特勒的出發點是善意的 !1930 年德國發生了一起小車禍 , 一台卡車及時緊急煞車才避免撞毀一輛小汽車 , 而希特勒當時正坐在這輛汽車當中 , 這個卡車司機如果晚了千分之一秒的時間踩煞車 , 希勒勒可能在當天就離開人世間了 !1939 年希特勒發動波蘭戰爭 , 導致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 " 想想上述的故事 , 一位不知名的法官與卡車司機竟然都與幾年後爆發的二次世界大戰有關 , 如果那位法官當時沒有赦免希特勒 , 如果那位卡車司機當時晚了一點點時間踩煞車 , 世界的歷史可能都跟現在完全不一樣了 !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 , 很多重大事件的發生 , 其原因可能都跟某個很小的偶發事件有關 , 而這個很小的事件是我們從來都沒有想過也想不到的 ! 金融市場也是如此 , 我們經常都會認為 , 金融市場會受到某個重大的事件影響 , 造成股市大漲或大跌 , 但事實卻不是如此 , 根據哈佛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所研究的一份報告 -- 什麼因素影響了股價 (What moves stock prices?), 該研究分析從 1941 年到 1987 年的 49 個重大事件與股價的關係 , 這些重大事件包括戰爭與美國總統遇刺等等 , 研究發現當重大事件發生的時候 , 股市的波動率會略為上升到 2.08%, 而股市平時的波動率大約為 0.82%, 所以這些重大事件的確會稍微影響股價波動 , ...

兩位傑出的經濟學家如何回答高盛集團的這個問題:美國股市是否處於泡沫階段?

圖片
資料來源 : 彭博資訊社 隨著美國加息的日子越來越靠近 , 不少美國股市的投資人都會擔心加息對於股市的影響 , 加上股市已經上漲了 6 年 , 現在投資人的心裡面可能都會有個疑問 : 股市是否已經漲太多了 ? 根據外電報導 , 上個週末高盛集團針對這個問題 , 詢問了兩位傑出的經濟學家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Robert Shiller 與華頓商學院的 Jeremy Siegel 教授 , 看看他們是怎麼回答的 Robert Shiller: 從我長期觀察的一個指標 --" 投資人信心指數 " 來看 , 這個指數分為機構法人與散戶投資人 , 在 1999 年網路泡沫之前 , 不論是機構法人或散戶投資人的信心指數都跌到很低的位置 ( 如上圖 ), 現在特別是散戶投資人的信心指數跌到 1999 年以來的最低位置 ( 藍色虛線 ), 顯示投資人認為股市似乎已經太高 , 我認為明年應該會是股市下跌調整的時候 , 但現在並沒有太多證據顯示股市處於泡沫 Jeremy Siegel: 我完全不認同有人說股市已經是泡沫的說法 , 目前股市的價值 (value) 只比歷史的平均的數字稍微高一些而已 , 特別是目前如此低的利率環境下 , 股價並不貴 , 我仍然看好股市的前景 , 我建議投資人分配 50% 的資金在美國股市 ,25% 的資金在其他已開發國家股市 , 另外 25% 的資金在新興市場國家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