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理財投資」標籤的文章

20個關於投資非常重要的觀念

圖片
2019 年即將結束了,不論你今年的投資成績如何,更重要的是你從過去的經驗中學到了什麼?在 2019 年最後剩下的幾天中,我要跟大家分享 20 個重要的投資觀念,這個原文是美國財經專家 Charlie Bilello 所寫的: (1) 面對市場要謙卑,不要認為自己能夠掌握市場脈動,否則最終市場會讓你認知到這點並讓你付出慘痛代價 當我們做很多事情的時候,有信心是很重要的,但偏偏這點不適用於投資上,許多人都認為自己能夠判斷市場的漲跌,進而導致交易頻繁,最終導致投資績效低落,而且研究發現,男性比女性在投資人更具有信心,結果男性平均投資績效比女性更差 (2)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高報酬必然伴隨高風險,看起來太好的事情通常都是假的 從下圖可以看到,從 1991 年到 2007 年之間,美國 S&P500 指數有三年的報酬率是負值,但你看到有一檔基金 Fairfield Sentry Fund 這段期間每年都提供正的報酬,是不是非常完美呢?想不想投資這檔基金呢?這檔基金的操盤人叫做伯納馬多夫 (Bernie Madoff) ,也就是馬多夫騙局的主角,之後的故事相信大家應該都知道了 (3) 你持有投資的期間越長,你投資成功的機率就越高 投資其實就是一個機率的遊戲,從下圖可以清楚的看到,投資成功的機率與你的聰明才智或是知識都無關,而是與你的持有投資的時間有關,而且兩者是呈現正相關,你持有投資的時間越長,投資成功的機率就越高 (4) 每一次的市場都不一樣,不要用過去的經驗來推測未來發展 人們總是喜歡在市場中尋找特定的模式,因為人們習慣一個有模式且規律的世界,當我們面對一個無規律的世界時就會感到手足無措,不知道該如何反應,也因此人們喜歡用各種統計數據或圖表來推測股市未來會如何發展,但是這麼做是非常危險的,因為股市可能根本就沒有任何的規律可言 (5) 價格目標完全沒有意義,預測股價是愚蠢的行為 每年到了年終的時候,無數的金融機構都會發表對來年的經濟與股價預測,儘管這樣的預測不僅準確率極低,甚至對投資人是有害的!但每年金融機構還是會持續做這件事情,原因很簡單,因為投資人 " 想要 " 這樣的預測,特別是如果是知名人物的預測 ( 例如羅傑斯 ) ,更是媒體喜歡報導的,但聰明的投資人應...

人生最後悔的四個投資理財錯誤

圖片
" 問題並不是出在我們年輕人本身,而是那些比我們年紀更大的人並沒有教導我們正確的投資理財知識,並沒有讓年輕人知道提早投資的重要性,直到有天我們認知到的時候,這個時間優勢已經漸漸失去了 ”                                        --- The Irrelevant Investor 版主Michael Batnick 上週我曾經分享了查里曼格 (Charlie Munger) 到洛杉磯哈佛西湖學校演講的內容 --- 如何讓自己的生活悲慘 , 查理是用反諷的語氣來告訴學生,按照這樣做就注定會有悲慘的人生,所以學生們應該要極力避免這樣的行為 。查理提到的 其中一點是 --- 盡可能從你自身的經驗獲得知識,而盡量別從其他人的成功或失敗經驗中廣泛的吸取教訓 。我們都知道,從自己的經驗獲得知識或教訓是最昂貴的代價,可以的話當然是盡量從別人那裏學到教訓,這樣的成本最低。投資理財更是如此,如果都從自己的經驗去獲得教訓,不僅可能會損失龐大的金錢,而且你最寶貴的資產 — 時間,已經流失了,錢可以再賺,但是時間過去了就不可能重來。這也是為什麼我經常告訴年輕人,應該要趁年輕的時候學習正確的投資理財知識,因為這會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我很希望我年輕的時候有人能夠告訴我這些,而不是等我年紀大了才發現時間已經流失了 ,因此而 後悔。 說到後悔,最近美國有一家保險公司 紐約人壽 做了一項調查,調查了 2,000位 美國成年人,他們最後悔的投資理財行為是什麼 ? 結果顯示,下列四點是最多人感到後悔的事情: 1.    應該要提早為退休資金做好準備: 調查顯示大多數人認為應該 34 歲 就要開始存錢為退休資金做規畫,但多數人等到 45 歲才開始這麼做,這令他們很後悔。 2.    應該及早擺脫信用卡的債務: 調查顯示大多數人認為應該 36 歲 開始就不應該繼續依賴信用卡,但多數人直到 44 歲才真正擺脫信用卡的債務,這令他們很後悔。 3.   ...

如果每天喝1杯咖啡就會影響到你的退休準備,那麼你有更大的問題需要注意

圖片
最近在 Bloomberg 看到一篇有趣的文章,這篇文章的作者是知名財經部落格 The Big Picture 的版主所寫的,他反駁美國另一個知名理財專家 Suze Orman 女士經常給民眾的投資理財建議,那就是:若你每天喝一杯咖啡,那麼你將來就少了將近 100 萬美金的退休金 ( 將近 3000 萬台幣 )! Sorry, but no. If a daily latte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chieving your financial success or suffering devastating failure, then there must be something else you are doing entirely wrong... https://t.co/eFMlr4hMqA — Barry Ritholtz (@ritholtz) 2019年3月29日 Suze Orman 的邏輯是,如果你能夠將每個月花 100 美金喝咖啡的錢存下來,放在退休金帳戶上,以每年平均 12% 的獲利來算, 40 年下來你能夠累積 100 萬美金 ! 這個邏輯看起來似乎沒錯,多存錢的觀念好像也沒錯,我們好像也經常聽到有人這樣建議,那麼為什麼 The Big Picture 的版主 Barry Ritholtz 不認同呢 ? Barry Ritholtz 提出他反駁的原因,首先他認為每年 12% 的報酬率是高估的,以過去的經驗來看並無法在股市中長期獲得那麼高的投資報酬率,他認為每年 8% 是比較合理的數字,所以他認為 Suze Orman 過度誇大了這個效果 其次 Barry Ritholtz 提到,人們沒有足夠的退休準備金是因為其他更大的問題,例如每年不斷提高的物價支出,教育費用,醫療費用 ... 等等,當然也包括沒有做好退休規劃, Barry Ritholtz 認為這才是更大的問題,他認為人們應該關注更大的問題,而不是每天的 1 杯咖啡 ! 我認同 Barry Ritholtz 的看法,就如同台灣的投資人其實都負擔了太高的投資費用,不論是基金產品或是保險產品,很多內含的費用都相當的高,是這些不合理的費用造成投資人的績效減少許多,如果民眾能夠更關注投資費用的問題,盡量降低...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告訴你,為什麼中彩券大獎的人最後常常都是破產?

圖片
" 過去沒有人因為說金融市場可能會發生愚蠢的事情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而 理查賽勒教授剛剛獲得了這個獎項的肯定,不僅因為他這麼說,而且他幫助人們去了解為何這種事情會發生 ”                                                                                                                                                             --- 華爾街日報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是美國芝加哥大學行為科學教授理查賽勒 (Richard Thaler) ,這再度肯定了經濟學家在行為科學上的研究成果與影響。傳統經濟學的教科書理論認為人們是理性的,總是能夠在所掌握的資訊中做出理性的決策,就算真實生活中我們卻發現有太多的例子顯示並非如此,但還是很多經濟學家認為人們做決策是很接近理性的。然而有另外一群經濟學家並不這麼認為,開始另外發展了行為經濟學的不同理論,最近幾年已經有多名行為經濟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肯定,包括康納曼 Daniel Kannaman 教授 ( 著作 : 快思慢想 ) , Robert Shiller 教授 ( 著作 : 非理性繁榮 ) 以及今年的理查賽勒教授 ( 著作 :  不當行為) ,顯示這個有別於傳統...

年輕人為何不投資股市?

圖片
幾個月前媒體報導,金管會副主委提到: ” 在少子化的時代,年輕人不進場買股票,不僅是資本市場的斷層,也是資本市場的重大危機 ” 。官員表示,金管會應該要持續鬆綁法規,排除投資障礙,把年輕人的熱情找回來。之後台灣櫃檯買賣中心也表示,從數據來看,年輕人不是不投資,主要是資金有限,以小搏大的權證是年輕投資人的最愛,但專家提醒,這樣的風險也很高。     其實並不是只有台灣的年輕人不買股票,美國也有類似的問題,最近美國財經媒體霸榮雜誌的 一篇文章 提到: “ 美國股票市場持續創下新高,多頭股市已經走了 8 年多,但散戶投資人特別是年輕人卻沒有參與到這個市場中,根據調查顯示, 28% 的成年人偏愛將閒錢投資房地產,有 23% 的人選則將閒錢放在銀行存款,只有 17% 的人願意將閒置資金投資股票,而年輕人當中這個比例又更少了,只有 13% 的年輕人有投資股票市場,遠低於房地產 (30%) 與存款 (30%) 的比率,即使過去幾年股票的投資報酬率是最好的,但這個好處並沒有讓散戶(特別是年輕)投資人享受到,。 ”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似乎年輕世代的人都不太喜歡投資股票,那為什麼呢?我個人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 、從長輩投資股票的經驗獲得不好的印象。股市中流傳著一句話: 10 個買股票的人當中,有 7 個賠錢,兩個不賺不賠,只有 1 個賺錢。這句話充分表達參與這個市場的人是賠錢者居多,相信這也很符合現況,如果年輕人從小看到父母或其他長輩投資股票賠錢,當他長大後自然對於這個市場會有不好的印象,避而遠之。第二、沒有獲得正確的投資理財知識。照櫃檯買賣中心的資料顯示,年輕人不是不願意投資,但是卻偏愛以小搏大的權證市場,如果剛才說的第一個原因是對的話,年輕人看到長輩們投資股票賠錢,轉而去投資權證,結果反正是進到另一個風險更高的市場當中,未來賠錢的機率更大,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出在沒有獲得正確的投資理財知識。年輕人相對年紀較大的人來說,最大的投資優勢就是有『很長的投資時間』,但是當年輕人去買權證的時候,等於是放棄了自己的年輕 ( 時間 ) 優勢,轉而去玩一個對自己不利的短線操作遊戲,真正的問題出在大多數的年輕人並沒有真正認知到這一點。 最近在 Irrelevant Investor 裡面的...

給所有投資人的一個投資智慧

圖片
" 面對一個複合系統 (complex system ) 時 , 複雜的政策 、 方法 、 法令往往是行不通的 , 這點跟很多人的直覺想法剛好是相反的 。 越簡單會越好 , 複雜只會引起一些原先預想不到的發展 ....... 但簡單很難在現實生活中去落實 , 特別是對於一些人來說 , 他們總是認為複雜才能夠顯現出他們在工作上的專業與價值 。 "                         --- 反脆弱 by 塔雷伯 (Nassim N. Taleb) 上週我分享過了 AbnormalReturns 網站上,版主提出問題來詢問其他財經部落客的答案,今天同樣分享該網站上的另一個很棒的問題,這個問題是: “ 如果你要告訴所有投資人一個投資智慧,那會是什麼呢 ?”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表示這件事情是很重要且是你認為每個投資人最需要知道的,我們就來看看這些財經部落格專家們想告訴人們什麼投資智慧 Peter Lazaroff “ 我想讓所有的投資人都知道金融市場是怎麼運作的,如果所有的人都能夠將金融市場視為是一種複合系統 (complex system) ,投資人就不會被一些毫無因果根據的分析所誤導,投資人也能夠更清楚在金融市場中獲利是多麼的困難。同時,人們應該要知道,在金融市場中虧損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所以他們應該要花更少的時間嘗試去預測市場的變動,而需要花更多的時間關注在自己所能夠掌控的事情上面,包括多存點錢 、 降低投資成本 、 稅務問題等。 Robin Powell “ 所有的投資都會有風險,接受這個事實,但千萬不要承擔超過你所能夠負擔的風險,也不要去接受你所不需要承擔的風險。 ” Charles Sizemore “ 分散風險的做法並不是去投資很多的股票,如果這些股票的變動都是同步的話,那麼投資再多的股票都很難分散你的投資風險,投資風險的正確作法是擁有一些不會同步變動的金融資產。 ” Morgan Housel “ 將你的自信心降低一半的程度,將你的耐心延長一倍的程度。 ” Phil Huber “ 將你的注意力放在整個森林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