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反脆弱」標籤的文章

塔雷伯:如果你現在有投資股票但卻沒有避險,這不是理性的做法

圖片
雖然本周台灣股市只有短暫幾天收盤站上萬點 , 但這波台股的萬點行情相信也讓不少股民享受到賺錢的樂趣 , 可能也有些人會後悔的想 : 早知道就多買一些 , 那麼現在就賺更多了 ! 人們會有這種想法是很正常的 , 但也因為如此 , 所以很多人無法持有一個分散的投資組合很長的時間 , 特別是當股市在多頭行情的時候 , 例如 , 你一開始是持有一個股票與債券比率為 60/40 的投資組合 , 在股市多頭的走勢下 , 你看到股票的資產不斷的升值 , 而你的債券卻沒有什麼表現 , 此時你會越來越討厭這些債券資產 , 會不斷告訴自己應該要持有更多的股票資產 , 最後就將債券通通都換成了股票資產 , 但這麼做之後 , 事實上你所追求到的不是報酬而是風險 ! 本周美國股市的短暫波動或許只是曇花一現 , 但也提醒了投資人注意投資風險的重要性 , 黑天鵝效應這本書的作者塔雷伯 (Nassim Taleb) 本周接受媒體訪問的時候說到 : " 川普經常喜歡將股市上漲的功勞歸功於自己 , 但他沒有想到 , 他上任的時候股市已經是在高點了 , 不像歐巴馬上任的時候 , 股市是處在低點 , 如果你現在有投資股票但卻沒有任何避險的話 , 那麼你是不理性的 " 對於一般的投資人來說 , 最簡單的避險方法就是在投資組合中加入債券的資產 , 債券資產的功能並不是會帶給你很高的投資報酬率 , 而是當股市有較大跌幅的時候 , 債券資產能降低你投資組合的虧損 , 這樣才能夠讓你不至於過度恐慌 , 安心的去長期持有投資組合

在巴菲特的百萬美元世紀對賭中,最大的贏家竟然不是指數,而是...

圖片
巴菲特在 2006 年的股東大會中公開提出一項挑戰 , 他表示他願意用 100 萬美金的賭注來接受任何人挑選最多 10 檔避險基金的投資組合來跟美國 S&P500 指數比較績效 , 獲勝的一方贏得對方的 100 萬美金並捐給自己指定的慈善機構 , 這件事情公開之後 , 終於有一位避險基金經理人 Ted Seides 接受了挑戰 , 他挑選了 5 檔避險基金挑戰巴菲特 從下圖可以看到 , 巴菲特所挑的美國 S&P500 指數 ( 深藍色線 ) 一開始就碰到倒楣的金融海嘯 , 結果指數一開始就大幅的落後 , 指數到了 2011 年初終於趕上了避險基金的組合 ( 虛線 ), 且績效只落後其中的一檔避險基金 C Fund( 黃色線 ), 到了 2012 年中 , 指數的績效也超越了 C Fund, 自此就一路領先到現在了 , 到目前為止 , 指數創造了平均每年 7.1% 的好表現 , 而 Ted Seides 的避險基金組合只有每年 2.1%, 即使其中表現最好的 C Fund 也只有每年 5.6%, 這場賭注雖然到今年底才結束 , 但巴菲特應該已經是穩操勝算了 ! 但這場賭局最有趣的看點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指數打敗了避險基金 , 當初雙方在開始這場賭注的時候 , 為了將賭注先準備好 , 雙方就先各出了 50% 的資金購買了一個 10 年後到期的零息債券 (Zero Courpon Bond), 該債券 10 年後的價值會剛好等於 100 萬美金 , 一開始這筆債券的價值大約是 64 萬美金 , 隨著金融海嘯之後利率不斷下降 , 這筆債券的價值到了 2012 年底已經到升值到了 95 萬美金 , 當時的市場利率已經降到 1% 以下 , 考量到未來幾年利率可能會上升 , 進而會影響到債券的價格 , 雙方當時就決定 , 將這筆債券轉成以巴菲特公司的股票來持有 , 結果就是這樣一個動作造成了這筆賭注金最後成了最大的贏家 , 目前為止這筆賭注金已經創造了平均每年 11.6% 的報酬率 ( 下圖紅色線 ), 遠超過股票指數的 7.1%, 還有也打敗巴菲特自己公司股票的表現 , 該公司股票從 2008 年初至今平均每年 2.2% 的績效 , 也只略高於避險基金組合 ! 最後 , 這項賭注最大的贏家竟然是慈善機構的這筆捐款 ,...

這一次非常非常不一樣

圖片
美國股市從 2009 年 3 月以來的這波多頭走勢讓許多專家都栽了跟頭 , 過去這幾年不斷有專家警告 , 市場即將大跌 , 投資人快逃 ! 結果都是不斷的被市場打臉 , 股市不僅沒有出現大跌 , 還不斷的創下新高 , 即使現在 Shiller PE 已經來到了 30 左右的高點 , 歷史上也只有 2000 年的那次網路科技泡沫曾經比現在的 PE 還高 , 但似乎股市完全沒有即將到頂的跡象 , 而且越來越多之前看壞市場的專家們紛紛舉白旗投降 首先來看這位 10 年前跟巴菲特對賭的避險基金經理人 , 這個經理人選擇了 5 檔的避險基金 , 巴菲特選擇了美國 S&P500 指數 , 時間為期 10 年 ,10 年後誰選的投資標的績效比較好 , 就贏得對方的 100 萬美金 , 然後捐給自己指定的慈善機構 , 巴菲特在今年給股東的信中詳細的列出了雙方這幾年的績效 , 也確定自己會贏得這場賭局 , 巴菲特認為 , 避險基金的高費用是對方注定會輸這場賭局的主要原因 , 這個避險基金經理人叫做 Ted Seides, 雖然這個對賭的時間到今年底才結束 , 還有幾個月的時間 , 但 Ted Seides 也知道自己大勢已去 , 終於他首度在媒體 ( 彭博資訊社 ) 提到了為什麼自己會輸的原因 ,Ted 不認為是避險基金的高費用讓他輸了這場賭局 , 從他的言語中仍然可以看出他還是很不甘心 , 也認為自己不應該會輸 ,Ted 說當資產的價格越高 , 其未來可預期的投資報酬率就越低 , 當我們在 2008 年開始這場賭局的時候 , 美國 S&P500 指數正處在高點 , 從機率來說 , 該指數未來下跌的機會相當的高 , 當指數下跌的時候就對避險基金有利 , 但誰能想到該指數竟然在接下來的 9 年創造了平均每年 7.1 的佳績 ! 簡單的說 ,Ted 依然認為自己只是運氣不好 再來看看 GMO 資產管理公司的創辦人 Jeremy Grantham, 他從 1965 年就進入了這個行業 , 至今已經有超過 50 年的豐富資產管理工作經驗 , 因為過去有不錯的操作績效 , 所以也是在財經界中備受尊重的人物之一 , 在過去這幾年隨著股市不斷的翻升 , 他也開始提醒投資人要注意 , 他認為這是股市不正常的現象 , 多次暗示投資人要減碼美國股市 , 但...

2個重要趨勢的改變

圖片
" 這是個資訊豐富的黑暗年代 , 在 2010 年光是英語世界就出版了 60 萬冊的書 , 但其中值得引述的卻是鳳毛麟角 , 而西元元年時期 , 問世的書寥寥可數 , 但值得引述的金玉良言卻俯拾皆是 "                                                                                  --- 黑天鵝語錄 by 塔雷伯 隨著網路科技的日新月異 , 人們生活上產生了許多的改變 , 記得 20 多年前剛踏入金融業的時候 , 當時要取得專業的財經訊息相當的不容易 , 如果要看美國的華爾街日報或英國的金融時報 , 都需要自己去訂然後每天等待郵差將報紙送來 , 送來的時候也都已經是 1,2 天後的舊聞而不是新聞了 , 在當時作為一個投資人 , 取得快速的資訊是一種昂貴的競爭能力 , 現在一個 10 歲的小孩 , 拿著一台手機就能夠取得比 20 年前的專業人士獲得更多的資訊了 , 科技的進步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 也改變了競爭能力的不同 , 知名財經部落客 MorganHousel 在部落格中分享了一篇很棒的文章 , 他指出了網路時代 2 個很重要的改變與趨勢 : 1. 行銷變得越來越便宜 , 而信任變得越來越貴了 我們小時候 , 媒體被壟斷 , 台灣只有三家國營的電視台 , 那時候是由電視台 / 報紙 / 廣播媒體決定要給民眾看什麼或聽什麼 ? 一般民眾想要在媒體前曝光或發表文章都是很難很難的事情 , 之後電視頻道開放了 , 民營的電視台增加了不少 , 上電視已經變得不是那麼的稀奇與昂貴 , 但還是有些許的門檻 , 到了網路盛行的今天 , 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臉書 , 推特 , 部落格上發表文章 , 也可以自己經營一個 youtube 頻道給大眾看 , 而這些都不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