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教育」標籤的文章

關於金融分析師(Certified of Financial Analysts, CFA)

圖片
現在網路上有趣的圖片很多,很多圖片不只有趣,還能夠很傳神的表達出現實的情況,英國 金融時報 也趕上這股風潮,它們在網路徵求關於金融分析師 (CFA) 的有趣搞笑圖片,但又能夠傳神的表達實際情況,以下是前三名的作品當中我個人最喜歡的兩個,跟大家分享 : 第三名作品 上圖 : 小孩含著淚水問爸爸 : 我通過 CFA 考試之後能夠順利獲得基金公司的工作嗎 ? ( 因為準備 CFA 考試是很艱難的過程,考過之後的目標就是進入基金公司並且將來成為基金經理人這個令人稱羨的工作 ) 中圖 : 爸爸回答 : 但是主動式管理的基金過去幾年市場占有率不斷的下降 下圖 : 爸爸說 : 別難過孩子,或許你可以去領航集團 (Vanguard) 找個行銷方面的工作 上面這幾張圖與簡單的對話很傳神的表達了近年來資產管理界的改變與基金公司的擔憂,因為過去 10 年來,大量的資金從主動式共同基金流向了被動式管理的指數型基金,而領航集團 (Vanguard) 更是最大的受益者 。 既然被動式管理成為主流,那麼辛辛苦苦考金融分析師 (CFA) 的證照是否值得 ? 這也成了很多人正在煩惱的問題 ! 下圖是獲得第一名的圖片 ,很 清楚的表達了現在華爾街金融機構的喜好,過去的寵兒金融分析師 (CFA) 已經漸漸被新興的資料分析師 (Data Scientist) 所取代了。 上週我跟一位華爾街回來的朋友吃飯,他也提到,現在華爾街最吃香的畢業生是 -- 學統計的 ! 時代在改變 ,工作的內容也跟著改變 ,過去我唸書的那個年代 ,商學院裡面企管系是最受歡迎的科系 ,之後幾年換成財金系成了最搶手的科系 ,而現在冷門的 統計系 成了金融業最受歡迎的科系 ,如果你有小孩正在選擇將來要唸的科系 ,記住投資界常說的那句話:過去的績效不代表未來!

你可能永遠都無法再看到你的孫子!

圖片
記得去年高雄市場選舉的時候,一位民眾出現在廣告中,哭著訴說著她因為離開家鄉北上打拼以至於無法及時看到親人的最後一面,這一幕相信觸動了許多人的內心,因為無法見到親人的那種痛苦總是讓人感到非常心酸的 不論你是否認同該候選人,但從廣告行銷的角度來說,這是個成功的廣告策略,充分運用了人性的弱點 , 類似這樣的策略也會被拿來用在金融產品的行銷上,美國財經專家 Rick Ferri 最近就分享了一個他個人的經歷,他說他最近去參加了一場金融機構所舉辦的 " 免費 " 退休規畫講座 ( 還有免費的精緻晚餐 ) ,參加的民眾都是已經接近或到了退休年紀的人,講座的過程中他發現金融機構的主講人利用人們的心理與謊言來刺激民眾的投資需求 : 謊言一 、參加的人員到達餐廳之後就被熱情的接待人員招呼著吃沙拉,但是沙拉吃完之後主持人就說,現場民眾必須要先填寫一份資料並留下個人的聯絡訊息,因為這是主管機關要求的,所有人都必須填寫才能夠開始上主餐 ! 真相 : Rick Ferri 說他演講過無數場的金融講座,從來主管機關都沒有這項規定。 謊言二 、金融機構的主講人一開始就分享了自己祖母的例子,他說自己祖母的投資組合是 60% 股票 +40% 的債券,他認為這是風險太高的投資組合,因為一場金融海嘯導致祖母的投資組合虧損了 40% ,讓他的祖母生活立刻出現困難,甚至無法買機票去看她的孫子! (哇 ,這是多麼令人心痛啊 , 我絕對不要如此!) 真相 : 60% 股票 +40% 的債券並不是風險很高的投資組合,太多人的投資組合風險都遠高於這個組合。 謊言三 、主持人說後來在他的協助之下把祖母的投資組合做了調整,將股票資產降低,才讓他的祖母的投資組合重新賺錢,現在祖母生活得很愉快,也能夠經常去探訪孫子 ! 真相 :Rick Ferri 說其實只要簡單的計算就可以戳破該人的謊言,他所說的投資報酬率根本就不可能達成 ! 謊言四 、主持人接著說,他所推薦的投資組合類似於退休基金的機構法人所持有的投資組合,他舉例退休基金的機構法人通常會將資金的 1/3 放在股票資產、 1/3 放在債券資產、另外 1/3 放在保本的保險產品中,所以如果大型退休基金的機構法人都是如此投資的,那麼個人這樣投資絕對是沒有問題的,不是嗎 ? ...

給畢業生的10條投資理財建議

圖片
又快到了鳳凰花開驪歌響起的畢業季了 , 無數的莘莘學子即將離開校園正式踏入社會 , 邁向人生的另一個階段 , 不論將來要從事哪個行業 , 每個人一生都跟投資理財脫離不了關係 , 也應該是每個人都應該要懂的 " 常識 ", 因為投資理財做得好就能夠讓人生的這條道路走得比較順利 , 反之 , 就會遇到許多的麻煩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 HumbleDollar 財經部落格中的一篇文章 : 給畢業生的 10 條投資理財建議 , 我稍微改寫了其中的一些部分 , 使其較符合台灣的情況 , 但整體的內容方向是不變的 , 以下就是這 10 點的建議 : 永遠不要使用信用卡的循環利息 : 信用卡的循環利息高的嚇人 , 這是你必須遵守的第一個財務守則 , 如果有一筆消費是需要動用到你的循環利息 , 你最應該考慮的就是放棄這筆消費 做重大財務決策之前多思考 : 畢業後開始工作賺錢了 , 有能力去買一些以前沒有辦法購買的東西 , 生活不再像學生一樣那麼的拮据 , 有能力賺錢之後 , 你對於消費的想法 , 投資的想法都會開始跟著改變 , 甚至也願意借錢來消費 , 做重大支出之前 , 多給自己幾天的時間思考一下 , 問問自己是否真的要這麼做 ? 或許考慮幾天後你就會有不同的想法 , 能夠節省許多不必要的花費 支出前考慮多利弊得失 : 每當你花費一筆支出的時候 , 就表示你少了一筆錢來支出別的東西 , 花費多就代表能夠存起來的錢變少了 , 利弊得失要多想一想 成為擁有者 : 意思是說 , 當你要投資的時候 , 資金中較多的比率要投資在股票資產 , 較少的比例去投資債券資產 , 投資股票你就是公司的擁有者 ( 股東 ) 之一 , 而投資債券你是將錢借給別人 , 當然 , 成為擁有者的風險也相對較高 , 但年輕人的優勢之一就是能夠長期的投資 , 時間會降低股票資產的持有風險 避開複雜的金融商品 , 選擇簡單的金融商品 : 複雜的金融商品有兩個主要的缺點 , 第一 , 你很難真的了解這個金融商品的本質 , 既然不瞭解 , 最好就不要投資 , 第二 , 通常複雜的金融商品是對發行的金融機構較有利 , 而不是你 強迫自己儲蓄與投資 : 不要等到有閒錢的時候才去想到儲蓄或投資 , 你應該選擇一些工具來強迫自己這麼做 , 例如定期定額的投資 終生學習 : 世界不...

名人格言

圖片
" 用明天生命就會結束的心態去生活 , 用生命永不停止的心態去學習 " -- 甘地

10個有關投資理財你最需要懂的事情

圖片
投資理財跟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 也是現在每個人都需要懂得知識 , 網路上關於這方面的建議很多 , 但整理的很好的卻不多 , Observer 網站 上有一篇文章 , 整理了 10 個投資理財最需要懂得事情 , 是少數我認為很完整的投資理財建議 ,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這 10 個你最需要懂得投資理財事情 : 1. 首先 , 找到一個能夠付你薪水的工作 2. 不要讓你的日常花費超過你的收入所得 3. 多閱讀跟投資理財相關的書籍 4. 運用你閱讀書籍所學到的投資理財知識 , 將你存下來的錢做適當的投資 5. 要了解在金融市場中你不可能每次都是對的 , 即使你的投資方法完全是正確的 , 也可能會碰到市場不利的時候 , 產生虧損 6. 要知道 , 金融機構是 " 故意 " 將許多簡單的事情描述或包裝得很複雜 , 進而讓大多數的人都搞不清楚 ( 這點很少有人會告訴你 ) 7. 要明瞭 , 在投資理財的領域中 , 你的能力完全不會比一些所謂知名的 " 財經專家 " 還差 ( 投資理財比的不是智商的高低 , 當然 , 更不是知名度 ) 8. 時間永遠在變 , 科技不斷在進步 , 但是經濟一直是有起有落 , 金融市場也會不斷波動循環 9. 想清楚你自己想從投資理財中獲得什麼樣的成果 ,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 那麼你永遠都達不到 10. 你可能先天的條件不如別人 , 但有很多投資理財成功的人士 , 一開始的先天條件也並不好 , 只要努力 , 人人都可能在投資理財上取得成功

一個律師從法庭中學到的投資智慧

圖片
這是 humbledollar.com 網站上面的一篇很好的文章 , 作者是一名律師 , 在過去曾經幫過許多投資人打官司 , 這些投資人大多是因為碰到了不良的金融機構或理財人員 , 買到了不適合的投資產品而造成許多虧損 , 因此委託律師打官司 , 而這名律師從這些經驗當中學到了寶貴的投資教訓 , 我擷取文章中的幾點跟大家分享 : 教訓一 : 華爾街並沒有水晶球 我們都知道 , 要準確的預測未來幾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 但是每當華爾街的分析師們拿出一張張圖表 , 嘴巴說著財經專業術語 , 本益比 , 移動平均線 ,RSI,MACD... 等等 , 彷彿他們就有一個神奇的水晶球能夠預知未來 , 其實股票市場的未來波動主要是受到未來新的事件所影響的 , 而未來新的事件本來就是無法預知的 , 我學到的教訓就是 , 猜測市場的漲跌跟挑選未來的黑馬股票根本就是注定會失敗的行為 教訓二 : 沒有一個投資產品適合所有的人 當你去買衣服的時候 , 服飾店裡會有各種的款式與尺寸供你選擇 , 因為本來我們每個人的體型與喜好就不同 , 所以不會有一件衣服是適合所有人的 , 投資產品也是如此 , 一個好的理財人員 / 投資顧問在建議投資產品之前 , 應該詳細的詢問投資人的情況 , 如投資經驗 , 對投資報酬的預期 , 收入的穩定性 , 投資期間的長短等 , 特別是應該了解投資人對於風險的接受程度 , 是否能夠承受 5%,15%, 或 30% 的下跌 , 我學到的教訓就是 , 如果有個理財人員 / 投資顧問在沒有清楚了解你的情況之前 , 就急著銷售你特定的投資產品 , 那麼你應該要盡速遠離這個人 教訓三 : 不要追逐贏家 金融機構總是會去強調他們有哪些產品最近表現很好 , 而投資人總是會被這些訊息所吸引 , 將資金投入這些近期表現很好的產品中 , 因為投資人總是會假設 , 這些過去表現好的產品未來也會同樣表現很好 , 但從過去的資料顯示 , 這樣的假設並不成立 , 過去的績效跟未來的績效並沒有直接的關聯性 , 甚至可能是反向的關係 , 我學到的教訓就是 , 不要去追逐過去一個月或一年這類的熱門產品 教訓四 : 對於結構複雜的投資產品要特別當心 金融機構很喜歡銷售結構複雜的投資產品 , 這些結構複雜的產品通常都有個...

呆伯特教你理財常識

圖片
資料來源 : Dilbert.com 呆伯特說 : 當你聽到有人推薦你 : 1. 投資未上市的低價股票 2. 去貸二胎房貸 3. 投資電視上的 " 老師 " 所推薦的股票 這時候你應該做的事情就是 : 蓋上耳朵然後快跑離開現場

什麼樣的財經投資觀念我們現在認為是對的,但100年後的人會認為是很可笑的?

via GIPHY 人類的知識不斷在進步中 , 在知識累積的過程中自然會有許多前人認為對的事情 , 但後人認為是很可笑的 , 例如曾經人們認為地球是平的 , 曾經人們認為太陽是繞著地球轉的 ( 根據一項調查 , 現在竟然還有 20% 的美國人認為是如此 !), 也曾經早期的歐洲人認為所有的天鵝都是白色的 , 直到後來有人在澳洲看到了黑色的天鵝才改變了觀念 , 所以一些我們現在認為是對的知識 , 可能以後的人會覺得是很可笑的 財經領域的知識也不例外 ,Abnormal Return 財經部落格的作者在其 一篇文章中 就問到這麼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 有什麼財經投資的觀念 , 我們現在認為是對的 , 但 100 年後的人會認為是很可笑的 ? 問題一出 , 很多財經人士就提出自己的看法 , 我列出幾個自己比較喜歡的跟大家分享 : 1. The Big Picture Blog 作者 Barry Ritholtz @abnormalreturns @CKlosterman That its a valid business model to cold call people at home / work to pitch them on a buying 100 shares of XYZ — Barry Ritholtz (@ritholtz) 2016年8月31日 打電話給陌生人並說服這些陌生人購買 100 股 xxx 股票 , 這樣的商業模式是可行的 我的註解 : 相信很多人都接過這種類似的電話 , 顯示還是有人會相信一個陌生人會很好心的打電話告訴你賺錢的管道 , 期望更多人能夠知道不可能會有這種好康的事情 , 拒絕這樣的電話銷售 , 讓這類公司及早消失 2. The Investor's field guide blog 作者 Patrick O’Shaughnessy Quarterly performance reviews...hopefully sooner than 100 years https://t.co/xGsjspSVuG — Patrick OShaughnessy (@patrick_oshag) 2016年8月30日 每季檢視投資績效 ...... 希望不用到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