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17的文章

負面知識(Negative knowledge)的力量

圖片
" 人們總是喜歡去尋找自己想要模仿的對象 , 其實比較有效的方法是 , 去找出你不想模仿的人 , 並且努力讓自己不要成為這樣的人 "                                   --- 塔雷伯 (Nassim N. Taleb) 我們從小到大考試的時候都習慣去尋找正確的答案 , 通常正確的答案也只會有一個 , 這也成了我們慣用的思考模式 , 但有的時候 , 考試考的題目是複選題 , 正確的答案不只有一個 , 此時就會感到問題比較困難 , 但還記得嗎 ? 當我們不確定哪些答案是正確的時候 , 有時候我們會用另一個方法 , 就是先將明確知道錯的答案先劃掉 , 之後再慢慢去想正確的答案是哪些 , 這就是消去法 , 這是很多人都用過的方法 , 但是卻忘了將這種方法運用到人生當中 人生所面對的許多問題大都是複選題 , 單選題反而比較少 , 例如 : 應該選擇哪個行業 ? 應該到哪家公司上班 ? 應該如何選擇另一半 ?... 等等 , 這些問題通常並沒有最正確的答案 , 所以思考這類複選題的時候 , 換個方式來思考可能會更好 : 我不應該選擇哪個行業 , 我不想去哪種公司上班 , 我不想選擇哪種人成為另一半 ..., 先避開明確錯誤的選項 , 正確的選項慢慢就會出現了 ! 塔雷伯的反脆弱這本書中對這種負面知識 (Negative knowledge) 的力量有完整的介紹 , 是個很有用的觀念 , 所以現在當我聽到某人投資失敗的故事時 , 我都比較有興趣去了解 , 去找出他失敗的原因 , 避免自己日後犯下同樣的錯誤 , 我也常介紹朋友多閱讀描述投資失敗的書籍 , 例如 : 天才殞落 ( 長期資本公司失敗的案例 ), 獲利的法則 -- 一個操盤手的虧損自白 ... 等等 , 這類描述投資失敗的書籍較少但卻對你會比較有用 , 因此下次當你看到這類書籍的時候 , 不要錯過了 , 大多數的人都比較喜歡知道如何快速投資成功致富 , 但這類書籍所描述的方法通常都不是你能夠模仿的 知名財經部落格 A  Wealth of Common Sense 作者在一篇文章中也寫到 : " 負面知識是很有用的 , 在人生當中我們有許多重要的決策都必須用到 , 例如 : 1

速讀是鬼扯蛋(Speed Reading is Bullshit)

圖片
" 在我的一生當中 , 我沒有見過任何一個睿智的人不是經常在閱讀的 , 沒有 , 一個都沒有 , 你會驚訝巴菲特跟我平時花了多少時間在閱讀上 , 我的小孩們經常笑我 , 他們說我其實是一本書 , 只是剛好有長了腳 "                                   --- 查里曼格 (Charlie Munger) 讀書能夠讓我們學習到新的知識 , 但現代人越來越忙碌 , 表示能夠閱讀的時間更少了 , 因此自然很多人會想學習如何讓閱讀的速度加快 , 坊間也有很多書籍甚至補習班教導人們如何運用所謂的影像閱讀法 (photographic memory) 來提升 5 倍甚至是 10 倍的閱讀速度 , 聽起來很吸引人 , 對吧 ! 但速讀真的有用嗎 ? 知名部落格 farnamstreet blog 的作者每年閱讀了近 100 本的書籍 , 他經常在部落格中分享他所閱讀的書籍與文章 , 他的部落格文章內容都非常有深度 , 也廣受好評 , 他在一篇文章中寫到 : 速讀是鬼扯蛋 (SpeedReading is Bullshit) , 文章中提到幾個關於閱讀的重點值得我們思考 : 1. 更好跟更快是不同的兩件事情 : 一本好的書籍就跟一場美好的約會一樣 , 你希望時間就此停止 , 你不會急著想要結束 2. 不要欺騙你自己 : 閱讀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有智慧 , 速讀只是一種讓你自己以為你有學到更多東西的假象 , 這是在欺騙自己 3. 讀得快就無法思考 : 當你快速的閱讀 , 你就無法靜下來去思考 , 無法去想作者講的是否正確 , 你並沒有跟現有的知識產生連結 , 也沒有去挑戰作者的觀點 4. 讀得快比沒有讀更糟 : 快速的閱讀你只會得到兩種不好的結果 ," 表面的知識 " 與 " 過度自信的心態 ", 這兩種結果對你都沒有幫助 , 甚至會讓你往後做出不好的決策 5. 讓閱讀更有效的秘訣是 , 讀更多的好書 , 但是要慢慢的讀 : 這麼做你才能夠真正透過閱讀去累積知識與智慧 , 而且慢慢地你會發現你的閱讀速度反而會更快了 , 這才是增加閱讀速度正確的方法 巴菲特高齡 86 歲 , 其事業夥伴查里曼格更是高齡

如何擊敗98%的基金經理人?

圖片
巴菲特最新一版給股東的信剛剛出爐 , 各財經媒體均大篇幅的報導 , 許多人都想知道巴菲特成功的祕訣 , 我們都想成為第二個巴菲特不是嗎 ? 很難做到嗎 ? 答案 : 是 , 也不是 ! 知名財經作家 Meb Faber 在文章中寫到 : " 巴菲特的持股定期都會公布 , 你可以很容易的去模仿他 , 如果你將資金平均的投資在巴菲特的前 10 大持股中 , 然後每一季重新再調整一下 , 巴菲特很少變動他的持股 , 所以你不用擔心做起來會很麻煩 , 如果你這麼做的話 , 根據過去的資料 , 你的投資報酬率平均會是每年 9%, 這個成績已經足夠讓你擊敗 98% 的市場基金經理人了 ! 很容易不是嗎 ? 但為什麼很難出現第二個巴菲特呢 ? 實際上做起來卻是非常的困難 , 因為這種方法跟投資臉書或生化科技類股相比無趣很多 , 多數人都喜歡刺激有趣的投資方法 , 巴菲特之所以成功並不是因為他有一套什麼神奇挑選股票的方法 , 而是他能夠長期堅持他一貫的投資風格 , 不論市場如何變動都從未改變 , 華爾街有很多種的投資策略 : 價值投資法 , 趨勢投資法 , 動能投資法 , 買進持有法等等 , 這些方法都可能會成功 , 關鍵在於你是否能夠 長期都堅持同一套方法 ? 這裡說的長期是指 :10 年 ,15 年甚至 20 年以上 ! 這才是最難的部分 , 大多數的人都無法做到 , 而巴菲特卻可以 , 所以他成功了 !"  

巴菲特給股東的信

圖片
" 那些看衰美國經濟未來的人 , 最後每次都被證明是錯誤的 "                                                                      --- 美國銀行家 J.P.Morgan 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是很多投資人每年必讀的文章 , 即使你不是巴菲特的股東依然能夠從信中學習到很多的投資智慧 , 以下是今年的信中我個人最喜歡的部分內容 , 跟大家分享 : " 美國的經濟成長帶給企業股東們驚人的獲利 , 光是在 20 世紀 , 道瓊工業指數就從 66 點上漲到 11,497 點 , 一共是 17,320% 的成長 , 這個趨勢將會繼續持續下去 .... 整體來說 , 美國企業在未來的時間將會創造出更多的財富 ..... 更重要的是 , 未來幾年股票市場依然可能會出現幾次的下跌 , 甚至是令人痛苦的大幅下跌 , 這種程度的下跌是所有股票都會受到影響的 , 但是沒有任何人能夠告訴你這種下跌何時會發生 , 我沒有辦法 , 查里曼格沒有辦法 , 經濟學家沒有辦法 , 媒體也沒有辦法 , 紐約聯準會的官員對於金融風暴的預測曾說過 : 我們花了很多時間與精力去觀察系統 ( 金融市場 ) 的風險 , 但到頭來 , 是風險自己找上了我們 .... 如果未來股市大跌的情況真的發生的話 , 你一定要記住這兩件事情 , 第一 , 身為一個長期投資者 , 群眾的恐慌是你的朋友 , 是你的機會 , 你務必要保持冷靜 , 因為此時是你能夠在股市中撿到便宜貨的良機 , 第二 , 自己的恐慌是你的敵人 , 是阻礙你成功的因素 " 以上就是我個人最喜歡的部分內容 , 當然信中還有許多寶貴的智慧值得投資人去挖掘 , 包括巴菲特描述他與避險基金經理人的百萬美金大對賭 , 與他大力推崇的 Vanguard 指數基金創辦人 Jack Bogle 等等 , 週末長假找個稍微空閒的時間閱讀巴菲特給股東的信 , 相信會有不少收穫的 ! 資料來源: 巴菲特給股東的信

巴菲特與比爾蓋茲(影片)--哥倫比亞大學演講

圖片

投資的產品要越簡單(無聊)越好

圖片
“ 如果你無法解釋一件事情讓一個 6 歲的小孩聽懂 , 那麼表示你自己其實也還沒有真正搞懂這件事情 ” --- 愛因斯坦 前幾天媒體報導 , 有一位高齡 86 歲的老翁 , 將畢生的積蓄 1600 萬交給了一名證券公司的理財專員操作 , 結果最後資金只剩下了 35 萬 ! 目前還不是很清楚這位老翁的錢到底是怎麼虧損掉的 ? 是被這位理財專員私自挪用了 ? 還是購買了不當的金融產品 ? 我們先不論私自挪用的部分 , 光是不適當的金融產品就經常會產生金融機構與客戶之間的糾紛 , 客戶購買了不適當的金融產品 , 金融機構與客戶雙方都有責任 , 金融機構就算第一時間沒有避免讓理財人員銷售不當的產品給客戶 , 之後也應該要有審查機制能夠找出問題 , 例如上述的情況 , 一個已經 86 歲的老翁怎麼樣都不應該購買到高風險的產品才對 , 顯示該公司在這方面有很大的缺失 , 另一方面投資人自己也不是都沒有責任 , 有不少投資人完全都沒有搞清楚自己買的是什麼金融產品就盲目的丟錢去投資 , 等到事後發現投資績效跟自己想像的不同時才去金融機構抱怨打官司 , 這往往已經都為時已晚了 , 千萬不要假設理財專員都對金融產品很了解 , 你必須對自己的資金負責 , 如果理財專員解釋的不清楚或是解釋了但你還是沒有完全聽懂產品的內容是什麼 , 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投資 ! 2008 年金融海嘯之前複雜的結構型商品非常流行 , 但一場金融海嘯讓許多人在結構型商品虧損嚴重之後 , 現在金融機構推行類似的產品就較為謹慎 , 最近幾年 ETF 產品開始大量出現 ,ETF 原本只是單純的連結各種金融指數 ( 如股票 , 債券市場等 ), 很類似指數基金 (index fund), 照道理來說風險應該不高 , 但近年來 ETF 開始結合了各種衍生性金融產品 , 花樣越來越多 , 簡單的說 , 已經到了你想怎麼賭就能夠找到相對應的 ETF 讓你賭 , 但其中的風險可能遠高於投資人的想像 , 舉一個例子來看 , 有一種產品稱為 " 二倍做多波動率指數短期期貨 ETF(UVXY)", 這種金融產品運用了數倍的槓桿讓投資人作多短期的股市波動率 , 散戶投資人買這種商品跟賭博其實沒什麼不同 , 當投資人認為未來波動率會上升 ( 例如川普勝選之後很

投資人,別忘了你自己的優勢

圖片
投資活動有個很特別的特性有別於很多其他的活動 , 那就是在投資活動中職業選手 ( 機構法人 ) 並非一定能夠擊敗業餘選手 ( 散戶 ), 在大多數的活動中 , 例如圍棋 , 西洋棋 , 樂器 , 球類活動等等 , 當業餘選手對上職業選手的時候 , 職業選手具有絕對的優勢 , 業餘選手要獲勝的機率是很低的 , 但投資活動卻不是如此 , 一般的散戶投資人甚至是一個對於投資完全都不懂的人都有可能可以擊敗很有投資經驗的機構法人操盤者 , 很特別不是嗎 ? 為什麼會如此呢 ? 原因在於投資活動中 , 職業選手的 " 技巧 " 優勢並不明顯 , 而且職業選手與業餘選手彼此都各有自己的一些優勢 , 散戶投資人會有什麼優勢呢 ? 有的 ," 時間 " 就是散戶投資人最大的優勢 , 當你的投資持有期間越長 , 你的優勢就越明顯 , 相對的 , 機構法人或基金經理人卻很難真正做到長期投資 , 因為通常每一季或半年就要檢討投資績效 , 所以他們被迫需要短期交易 , 以求快速的看到績效 , 而散戶投資人卻沒有這種困擾 , 沒有人 ( 除了你自己 ) 會要求你短期就要看到獲利 , 所以如果投資人能夠將投資的眼光與心態放在長期 , 對自己會越有利 你知道昨天的台股 ( 或美股 ) 是漲還是跌嗎 ? 前天呢 ? 如果你每天都很清楚前一天股市的漲跌情況 , 這並不是好現象 , 因為這表示你關心的是短期變動而不是長期 , 過去在沒有智慧型手機的年代 , 有些投資人會隨身帶著一台股票報價機 , 以便隨時掌握股價的變動 , 當時我就經常告訴這些朋友 : 把你的股票機丟了吧 , 相信我 , 這樣你的投資績效會更好的 ! 現在每個人都有智慧型手機 , 代表著每個人都隨身帶著一台股票報價機 , 隨時都能夠知道股價的變動 , 情況比以前更嚴重 , 這也難怪科技越進步 , 投資人的平均持有期間反而越短 , 讓自己的優勢變得更少 ! 知名財經部落格 The Wealth of Common Sense 作者在一篇文章中提到 : " 當我在投資這個行業越久 , 我發現自己越來越不在乎股市在短期的每天 , 每周甚至每月的變動 ...... 當你越頻繁的去觀察你投資組合的變化 , 你就越可能因為短期的虧

從極度悲觀到極度樂觀

圖片
去年的 1 月 , 蘇格蘭皇家銀行 (RBS) 的分析師建議投資人 : 賣掉所有的投資 (sell everything), 現在 , 美國的財經媒體上 , 分析師建議投資人 : 把所有的錢都拿去投資 (buy everything), 市場氣氛從極度悲觀 (all-out) 到極度的樂觀 (all-in), 而美國 S&P500 指數從去年 RBS 建議賣出所有投資到現在也上漲了 32%, 市場永遠在變 , 唯一不變的是投資人追高殺低的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