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大腦怎麼了?




看看上面這張圖,左邊的格子裡面有1條線,右邊的格子裡面有3條線,請問右邊的格子裡面哪一條線與左邊格子裡面的線是等長的?

想好答案了嗎?答案很簡單,是第2條線,很明顯的答案,不是嗎?但現在假設你是在一個團體裡面,每個人依序說出自己對於上述問題的答案,你是第三位回答的人,當你聽到前兩位都說答案是第3條線的時候,請問你現在還會肯定的說出你認為的答案是第2條線嗎?你是否信心開始動搖了呢?甚至也跟著更改你的答案為第3條線呢?這是美國知名心理學家所羅門阿希(Solomon Asch)在1940年代所做的知名實驗,他將7-9人分成一組,請每組的成員依序大聲的說出自己的答案,但他事先在每組當中安插了一位"自己人",這個"自己人"的任務就是故意且自信的說出錯誤的答案,實驗結果令人吃驚,竟然有高達36.8%的人會受到錯誤的答案所影響,而更改自己的看法也說出錯誤的答案,這個實驗結果顯示群體的影響力超乎我們的想像


上述這個例子是瑞士信貸銀行(Credit Suisse)在其最新一期全球金融策略月刊中所提到的,這期文章的標題為:我們的大腦怎麼了?(What's going on in our brain),文章中提到,我們的大腦在很多情況下都會受到影響,而這些影響會造成我們在投資判斷上的錯誤,主要有下列四種情況:

  1. 人類是群體的動物,因此群體的想法會深深的影響這個群體當中個人的想法與判斷,在投資上這就常常會造成了羊群效應,股市的暴漲與暴跌,群體的看法並非都是正確的,所以投資人應該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夠避免做出錯誤的判斷(如上述的例子)
  2. 人類的大腦會自動去尋找一些型態(pattern),更奇怪的是,有時候明明某些型態(pattern)事實上是不存在的,但我們的大腦卻會自動的編造一些故事來說明這些型態(pattern)是存在的來說服自己去相信
  3. 經濟學的理論告訴我們,用一個折現率(discount rate)可以將未來的某個金額換算成當下現在的一個折現值,但奇怪的是,人們常常是用一個比較高的折現率(discount rate)來計算短期的未來,而用一個比較低的折現率(discount rate)來計算長期的未來,顯示當我們的大腦在做長短期不同決策的時候,用到的是大腦當中不同的部分
  4. 人們對於失去10,000元所造成的痛苦是高於獲得10,000的快樂,實驗的結果顯示,大概要獲得2倍的金額才能夠抵消損失的痛苦,這表示人們對於失去東西是比較恐懼的,這也是造成很多人錯失賺錢機會的原因

資料來源:Credit Suisse Global Financial Strategy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我的「機器人理財」新創之路

誰比較容易陷入卡債的陷阱:是男生? 還是女生? (資訊圖表)

20個關於投資非常重要的觀念

簡單是複雜的極致表現

金融業的菜鳥們,這些事你都做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