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張圖告訴我們,金融海嘯與歐債危機發生的真正原因!
圖片:Flickr
不管是2008年開始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海嘯,或者是現在正在發生的歐債危機,近的原因來看都是因為國家(歐債危機)與個人(次貸危機)的借款太高所引發的,但欠債太多其實是更早之前的原因或制度所造成的結果,這個更早的原因就是整個國際貨幣的制度,例如美國的問題,大家都知道美國國家債台高築是個大問題,但導致債台高築的原因是因為政府自己可以隨時修改法令,便宜行事所造成的,有人就說:當你給任何人一台印鈔機,而且沒有任何的限制,那結果就一定是會印出一大堆的鈔票,不會有其他第二種的結果。所以,現在看到的這些金融問題其實都是貨幣制度所造成的結果,而我們現在所實施的國際貨幣制度,其運作的時間不過短短數十年而已,有的只有10年(歐元),時間很短也相當的年輕尚不成熟,也因此會產生整個金融體系的動盪不安也是很正常的,所以如果我們要瞭解金融海嘯與歐債危機發生的真正原因,就應該回頭去看看整個國際貨幣制度的演進過程,這樣就能夠看得更清楚整個事情發生的來龍去脈!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個很棒的資訊圖表(infographics),這個資訊圖表很清楚的呈現了國際間貨幣制度的演進過程(特別注意各國與黃金連結的線,而紅色針頭代表當時世界最重要的貨幣),從這個演進的過程我們可以瞭解幾件事情:
- 國際的貨幣制度是如何演進到現在的制度?
- 美元是如何獲得"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
- 黃金在貨幣體系的重要性
- 美國為何會成為最大的債務國? (沒有金本位貨幣制度,缺少實體黃金的支持,國家無限制的借款所造成的)
- 歐債危機發生的原因(原因同上,例如:希臘)
1821-1914:典型金本位時代
這個時期世界上大多數的貨幣都與黃金是可互相兌換的,英國是最早採用這個制度的國家,時間是從1821年開始,到了1870年代,很多主要的國家都開始採用這個制度(圖中藍色的標誌),之後更多的國家加入了這個系統,如果某個國家的貨幣不能直接兌換黃金的話,就將該國的貨幣跟其他比較強的貨幣(如美元,英鎊或法郎)掛勾,也可以達到類似的效果,從下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有個國家是直接與黃金連結,有的則是連結到其他的國家,當時依靠將黃金當作實際的金錢來使用,藉此來連結全球的經濟,在這個時期,英鎊是最重要的貨幣,因為:
- 英國是當時世界最強大的國家
- 英國是最早採用這個制度的國家
- 英國持續且穩定的提供英鎊與黃金之間的兌換(大約是1英鎊兌換1/4盎司的黃金)
由於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絕大多數的國家都在1914年放棄了貨幣與黃金之間的兌換,之後各國的匯率一片混亂,而美國比其他國家都多撐了幾年才放棄與黃金的兌換,直到1917年美國自己也捲入了戰爭,此時美國才放棄了金本位制度,而就是因為美國比其他國家在這個時間多採用了幾年的金本位制度,使得美元在後來成為"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大幅的上升,而這個時間的混亂也使得各國都希望能夠恢復大戰前金本位的制度
大戰期間各國混亂的匯率制度,使得金本位的制度再度讓各國恢復採用,但是這次的制度有些不同,根據協議,只有美國依然維持美元與金幣之間的自由兌換,其他國家採用的是"金條標準"制度,這些國家的貨幣依然可以兌換成黃金,但是只能兌換比較大額的黃金金條(從下圖可以看到,很多國家與黃金之間的線又連起來了!),同時,歐洲主要國家的貨幣可以自由的兌換成英鎊,而英鎊可以自由的兌換成美元,這個時期歐洲的國家為了使貨幣的價值能夠得到維持,都經歷了痛苦的縮衣節食日子(歷史好像又再重演!)
1932-1944:著名的布雷頓森林協議前的制度
歐洲各國的人民過著痛苦的生活,不滿的情緒日益高漲,為了安撫民眾,最終歐洲各國政府一個接一個的放棄了了貨幣直接與黃金兌換的承諾,導致最後,只剩下美國一個國家的貨幣仍然維持與黃金兌換的承諾,但是好景不長,美國大蕭條的來臨使得新當選的羅斯福總統(Roosevelt)採取了激烈的手段,一方面修改法令不準民間再持有黃金,將所有的民間黃金都收到聯邦儲備局統一保管,另一方面,讓美元大幅貶值,原本約20美元:1盎司黃金,貶值到35美元:1盎司黃金,這樣的行動使得美國成功的迎來大蕭條的結束,也使得美聯儲控制了全世界最多的實體黃金,更使得美元成為當時唯一仍然採用金本位的貨幣,自然也成為當時最為強勢的貨幣,因此可以說美元後來稱霸全球的基礎就是在這個時期所打下的!
1945-1971:著名的布雷頓森林協議(Bretton Woods Agreement)
到了1944年,由於大多數國家之間的兌換匯率仍然是處於非常混亂的局面,因此各國於當年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New Hampshire)的布雷頓森林(Bretton Woods)簽訂了著名的布雷頓森林協議,各國同意採取一個新的匯率制度,由於當時美國掌握了全世界最多的黃金儲備,因此各國同意將自己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各主要國家的貨幣都可以一個固定的匯率兌換成美元,而美元(且只有美元)仍然與黃金維持35美元:1盎司黃金的兌換關係,雖然各國有權在之後變更其貨幣與美元兌換的固定匯率,但2個重要的國際金融機構--國際貨幣基金(IMF)與世界銀行(The world bank)也同時在此時誕生,這2個機構被賦予監控各國與美元之間匯率的任務,以免國際匯率市場再度產生混亂!
1972-1973:史密森協議(Smithsonian Agreement)
布雷頓森林協議帶給全球的金融體系一段時間的穩定,但這個協議有個明顯的漏洞,它並沒有限制美國可以發行美元的數量!美國聯儲局的實體黃金是有限的,但美國可以發行的美元數量卻是無限制的,到了1960年代,由於美國政府在國內實施了多項重大的支出,在國外又捲入了越戰,造成的結果是,一方面國外政府累積了越來越多準備兌換成黃金的美元,而另一方面美國實際的黃金儲備卻不斷的減少,導致到了1970年代初期,美國只有20%的美元背後有實際等額的實體黃金儲備(據稱當時法國戴高樂政府就因為懷疑美元兌換黃金的能力,而曾經將成堆的美元用船隊載到美國,要求美國政府將其兌換成黃金),由於美國實際可以兌換的黃金數量已大幅的下降,因此1971年尼克森政府選擇延遲各國將美元兌換成黃金的要求,並與各國簽訂了史密森協議(Smithsonian Agreement),該協議將美元兌換成黃金的比例修改成38美元:1盎司黃金,各國的匯率仍然與美元掛鉤,但歐洲各主要國家在協議後紛紛調高其與美元兌換的匯率,這使得這項協議得以維持的時間很短暫,也導致了接下來美元與黃金脫鉤的命運!
1971年的8月15日尼克森總統正式拒絕將美元與黃金兌換,也使得布雷頓森林協議終於破局,也被認為是美元正式與黃金脫鉤的日子,更是導致現在整個全球貨幣亂像的源頭,因此對金融市場來說,8月15日是個重要的日子!
1974-1979:浮動匯率與固定匯率共存的時期
美元快速的下跌加上尼克森政府關閉了黃金兌換的窗口,導致史密森協議很快就結束了,也造成了美元與黃金的正式脫鉤,黃金的價格開始改成浮動的變動,美元仍然維持其"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只是美元不再有實體黃金做為支持,而部分的歐洲已開發國家開始要求將其與美元兌換的固定匯率制度改成如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所實施的浮動匯率制度,而部分的開發中國家(特別是亞洲的國家)仍然希望維持與美元固定匯率的兌換關係,開啟了浮動匯率與固定匯率共同存在的階段,這個時期正式切斷了美元的金本位制度,也給了美國政府可以自由發行更多美元的權利,美國的負債就是從這個時期開始以驚人的速度快速增加!
1980-現在:匯率調整機制,歐元,....時期
歐洲實施數年的浮動匯率之後,在1970年代的末期,歐洲幾個國家決定共同採用一種匯率調整的機制(ERM),這個機制要求會員國的中央銀行將會員國之間的貨幣匯率變動控制在2.25%的幅度之內,是一種介於固定與浮動匯率的機制,英國在1990年才加入這個機制,但卻很快的在2年後因無法執行這個機制而選擇退出,英國退出後英鎊大幅的貶值,知名的國際金融投資人所羅斯(George Soros)就是在當時因為大膽放空英鎊,進而獲得超過10億美元的利潤而一戰成名,而10年後歐洲引進了新的貨幣體系--歐元,直到現在,而亞洲原本大多數的國家都採用固定美元匯率的制度,但在1997年爆發了亞洲金融危機,使得很多國家都放棄了美元固定匯率制度改採用浮動的匯率制度,目前為止與美元維持固定匯率最重要的貨幣就是人民幣!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