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腦遇到投資(上)

Human Brain Evolution
圖片來源:Flickr

大家好,我是共筆作者詹姆士,今天在副總裁的理財日誌部落格中,跟大家談談我們的大腦是否擅長於判斷投資的相關事情?當我們的大腦碰到投資的事務時,大腦會有什麼反應?我們人類的大腦大約重1.36公斤,且經過了10萬年以上的演化過程,因為經過了這麼長時間的進化,我們的大腦很擅長於處理很多事物,讓我們得以繁衍生存下去,進而成為統治地球的高智慧生物


但人類雖然聰明,並不代表我們對每項事務都很擅長,"投資"這個事務就不是人類的大腦擅長處理的,因為相對於人類大腦進化的10萬年歷史來說,人類開始參與"投資"事務也不過只有幾百年的時間而已,對我們的大腦而言,還沒有足夠的時間進化到擅長處理這項事務,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當我們的大腦遇到投資的時候,會有哪些反應容易造成我們在投資上產生虧損?唯有知道問題之所在,並且瞭解大腦可能產生的錯誤反應,我們才有機會去調整我們的思維與行為模式,避免掉入大腦錯誤反應的陷阱,進而在投資上獲得成功


當大腦遇到投資會產生的反應:

就是人云亦云,換句話說,別人怎麼做我們跟著做就對了,這是投資人在判斷投資事務上很常見的心理,有這種反應是很正常的,因為人類在思想上總是比較傾向跟著大眾的意見走,當我們的祖先看到危險來臨的時候,如果大眾都往右邊逃,通常跟著往右邊逃會是對的,那些獨排眾議,特異獨行往左邊逃的人,可能就因此被野獸吃掉了,而那些生存下來的人當然也就認為,跟著大眾一起行為才是對的,這樣的心理也反映在投資行為上,當大家都說應該買的時候,很少有人有勇氣去賣,反之,當大家都說應該賣的時候,也很少人會去買,這就造成投資人典型的追高殺低的行為

描述人們這種人云亦云行為最有名的就是下面這張圖,這是1997年著名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其中一期的封面圖片,很傳神的描繪出人類的羊群效應行為!




人類大腦的另一個經常會出現的反應就是過度自信,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過度自信"指的是人們通常對於事情的判斷,會有比真實的結果還要樂觀的傾向,例如在某些測驗中,99%的測試者對於答案,自認非常有信心是正確的,但結果卻有40%的人是答錯的人們過度自信的心理在投資上,因為我們"確信"自己對於買賣的判斷是"正確"的,結果就會造成交易過於頻繁,反而導致投資的虧損!


下表是統計從1990年到2010年的20年期間,美國S&P500指數的表現與基金投資人實際獲利的比較,從左邊這個圓形圖可以看到,這段期間美國S&P500指數平均每年是上漲9.14%,但是這段期間投資股票基金的投資人卻沒有賺到這個利潤,平均的獲利只有每年3.83%!為什麼會產生這種差異?原因就是投資人並不是整個期間都參與投資,而是會買進賣出,結果反而造成獲利上的損失,這就是過度自信的心理所造成的影響!















  • 輕信專家的預測



















人類自古以來就一直有很多人相信,有人是有能力可以預測未來的,因此西方有占星術,中國有算命師,而且相信的人都還不少,先不論這些人是否真能夠預測未來?至少他們給相信的人帶來了希望與方向,只要不造成傷害,倒也沒什麼問題!但是講到投資,這點就要特別留意了,因為投資的錢都是我們辛辛苦苦賺來的錢,"專家"們真的能夠預測投資市場嗎?


看看國外這些著名的媒體與機構怎麼說的:


       紐約時報2008.5.15(金融海嘯發生前夕)--只有5%華爾街分析師的建議是"賣出"!


       紐約時報2009.2.8(金融海嘯持續影響)--為什麼華爾街的分析師總是不斷的建議投資人"買進"!


       麥肯錫顧問公司2010.6--根據我們的研究發現,華爾街的股票分析師總是在錯誤的時間,不是過度的樂觀就是者過度的悲觀!


       美國知名的財經報紙BARRONS,每年12月都會發表股票分析師們對於未來一年所建議的選股策略,這是很多投資人必看的資訊。結果是:2010年底預測下年度的10個”最佳”股票,結果2011年只有4個股票實際表現高於指數,確率只有40%! 

如果連全球金融市場最發達的美國華爾街都是如此,那其他地方的專家大概也高明不到哪裡!當然,我的意思並不是所有專家的意見都不要參考,但是絕對不能全盤接受,特別是當所謂的"財經專家"做出預測的時候,投資市場中任何時刻都有"專家"看多,也有"專家"看空,你該相信誰呢?所以自己多深入研究才是正途!

WiseMonkeys2


我們的大腦習慣會選擇只接受我們願意相信的資訊,對於那些我們不願意相信或不喜歡的資訊,我們就不理會它,這就是選擇性的接受資訊,這樣的行為會影響我們看待事物的角度,進而可能做出錯誤的判斷,在投資上,這樣的心態經常會出現在,當我們"相信"某個投資將會上漲進而買進之後,即使將來出現了對該投資標的不利的訊息,我們也會選擇不理會它,"假裝"這個訊息是不存在的


研究人類行為的專家曾經做過實驗,發現當告訴人們一連串的資訊之後,讓受測者回想剛才看到的資訊時,通常人們對於最後看到的訊息最有印象,然後依序往前推,這就稱為最後資訊效應(recency effect)


那這對於我們判斷投資會有什麼影響呢?通常會發生的影響在於雜誌的封面,我們都知道,雜誌為了要吸引讀者閱讀並購買,經常都會用聳動的標題當做封面,財經雜誌自然也不例外,但是問題在於通常雜誌上的封面訊息都是已經發生且確定的資訊,而不是即將發生的訊息,例如:歐債危機發生了以後,確定造成了影響,才會有雜誌將此訊息放在封面上,但是當投資人看到雜誌封面上那些驚悚的標題且受到上述"最後資訊效應"的影響時,就很容易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


因此為了減少受到"最後資訊效應"的影響,在投資上產生了一個很著名的指標--雜誌封面反向指標(Magazine cover indicator),下面是維基百科對於這個指標的解釋:



"雜誌封面指標:指的是,財經雜誌上面的封面故事,通常是被用來當作投資的反向指標。在美國,通常特別指的是BusinessWeek Forbes Fortune這幾本雜誌"
                                                                                      ---
維基百科



下次當你看到財經雜誌上聳動的標題時,可不要再衝動的作出投資決策,冷靜的想一想!


還有一些我們大腦碰到投資時會受到的影響,我會在下集文章中跟大家分享,下次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我的「機器人理財」新創之路

誰比較容易陷入卡債的陷阱:是男生? 還是女生? (資訊圖表)

簡單是複雜的極致表現

20個關於投資非常重要的觀念

將這隻筆賣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