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債券市場泡沫即將破掉的徵兆嗎?

Bubble bokeh - Explored #17 Aug 15 2011
圖片:Flickr

Posted by: James

早期台灣海外基金尚不多的時候,富達基金(Fidelity)是少數最早進軍台灣的基金公司之一,在上世紀80,90年代,富達基金公司以善於操作股票投資著稱,當時該公司有一位投資界的傳奇人物彼得.林區(Peter Lynch),操作績效卓著,他操作富達麥哲倫基金(Magellan Fund)長達13年的時間,基金資產規模從2000萬美元成長到140億美元,基金的投資人數超過100萬人,成為當時資產規模最大的一支股票型基金,他操作該基金期間的績效為年投資報酬率高達29.2%,不論是基金規模或者是投資報酬率在當時都創下了紀錄,所以富達基金(Fidelity)過去在投資人心中的印象一向就是一家善於投資股票的基金公司!

但是,現在這個情況似乎改變了?

根據媒體的報導(看這裡),一向善於投資股票的富達基金公司(Fidelity),現在旗下所管理的客戶資產中,投資貨幣基金與債券基金加起來的金額竟然已經超過了投資股票的金額,這對於一家以投資股票著稱的基金公司來說是前所未有,相當罕見的事情!

那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呢?個人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
  1. 天才型的股票基金經理人難尋:彼得.林區(Peter Lynch)無疑是位天才型的操盤人,他這種高超的投資技巧是很難被複製的,自從彼得.林區退休之後,接手操作麥哲倫基金(Magellan Fund)的幾位經理人,投資績效都遠遠不如彼得.林區(Peter Lynch)出色,這也使得富達基金(Fidelity)善於投資股票的光環也漸漸退色了!
  2. 美國股票市場越來越接近一個完全效率的市場(Efficient Market):投資學教科書告訴我們,股票市場"理論上"是一個完全效率的市場,在這樣的一個市場中,所有已知的消息都已經完全反應在股價上,也因此,個別投資人(或基金經理人)都很難獲得比平均值高的投資報酬率!當然,這是教科書上的理論,實際上現在沒有任何一個股票市場是完全有效率的市場,仍然有人(雖然不多)能夠擊敗大盤市場,但隨著電腦網路的流行,資訊的傳播速度快速,加上美國是全球最多投資機構的地方,所以美國股市可說是全球最接近效率市場的股市,換句話說,美國股市的基金經理人要想持續表現比別人好,是最困難的,所以富達基金(Fidelity)已經很難在美國股票基金的投資報酬率上打敗對手!
  3. 美國債券在過去30年的多頭走勢,已經使得投資人的喜好改變了(這應該是最主要的原因):過去30年不斷有人認為債券的多頭走勢要結束了,但每一次,這樣的論點都被證明是錯誤的(下圖),因為利率的下跌走勢竟然長達30年!
















債券市場這種異常的表現也使得大量的股票基金投資人將資金抽離並且轉到債券基金上,從下圖我們可以清楚看到,今年以來投資全球公債(左邊)與全球高收益公司債(右邊)的資金仍然是增加很多















下圖也顯示類似的情況,今年6月以來,投資人投入共同基金的資金中,債券基金仍然是投資人的最愛,投資股票基金的資金很少,甚至有些股票基金(如歐洲股市)的資金是減少的!
















上述這些情況都在在顯示投資人的投資偏好已經改變了,即使在現在全球利率都如此低(利率要能夠繼續下跌,投資人才會賺到錢!)的情況下,仍然要投資債券!

這是不是債券市場泡沫即將破掉的象徵呢?還記得美國1929年那個著名的經典擦鞋童故事嗎?雖然過去30年,每次做這種論點的,最後都被證明是錯的,但是當我看到連善於投資股票的富達基金(Fidelity)都無法吸引投資人投入股票時,我認為債券市場的泡沫應該快破掉了,個人相信雖不中亦不遠矣!

你認為呢?

留言

  1. 我覺得是ETF的盛行 讓人不再需要富達這類的基金公司 取而代之是直接買ETF

    回覆刪除
  2. 我個人認為是近年各項利空因素(歐債問題、美國債被調降評等、未來經濟成長趨緩一再調降成長率等)導致股票型基金大跌,許許多多的投資人虧損慘重(許多基金網站屢有人問該如何處理手中虧損慘重的基金?),投資人虧怕了,認為債券型基金似乎較為穩當些。
    再加上投信發行高收益債,大打廣告,大批資金湧向高收益債,是福是禍未可知。

    回覆刪除
  3. 結論只有一個,錢太多淹腳目。
    在美日歐三國央行沒有把錢收回去的前提下,要想讓債市退燒很難,幾乎是不太可能,簡單的邏輯推論,投資銀行帶著一堆錢放在口袋是要負擔成本的,而今全球不景氣仍持續著,現在瀰漫著通縮氣氛而不是通膨,沒有企業願意大把的投資,全都把現金收起來,所以股市很難看,一堆錢還有哪個市場能吸收呢?原物料嗎?那有錢人放在口袋裡也會貶值,大額資金在匯市裡洗來洗去也是有風險,況且美元是所有商品的基軸貨幣,如果不擺美債,至少還有利息收入,眼下很難找到適合的標的物。
    我曾經過一篇文章叫蝴蝶效應--一場看不見煙硝的戰爭。
    裡面寫道
    通膨時代「資產保值」,通縮年代「現金為王」
    舉凡已經預期的事情多半還要讓子彈再飛一會兒。依據郎咸平教授分析美國的貿易赤字只是在玩文字遊戲,他舉例Iphone手機出口值算在中國,但利益卻是Apple拿去了,只是這些美國母公司暫時為了躲稅並沒有將現金匯回美國,這是藏富於民的作法,政府再來要脅中國不平等貿易談判這是兩面手法。中國的企業在次貸海嘯後,瘋狂的灑錢併購海外資產,看起來象徵著中國實力的強大,「全球布局」多偉大的企業胸懷呀!郎教授就曾經指出,中國國企花了大錢,去全球併購各種資源價值,以為是確保經濟戰略利益,卻沒想到訂價權是掌控在別人的手裡,充其量花了大錢卻只是幫別人做苦工,賺取微薄的酬勞,而產出物只能限賣回給指定商,完全壟斷,更深入的再看,中國政府灑下了四萬個億搞內需,全球都在寄望中國內需的成長撐住全球衰退的威脅,也無聲無息的催促著人民幣持續升值,中國企業何必急於海外併購,這光景好像回到「日本第一」的代時,企業錢多到去買洛克斐勒大樓一樣,而現在原物料價格崩盤了,中國的這樣大肆併購,是一種操之過急的做法,俗話說「吃緊弄破碗」,美國企業家也是滿手的現金,卻不如中國人的瘋狂,試想美國政府的智慧會比中國差嗎?郎教授曾解釋,什麼叫美國,美國就是一群聰明的不得了的人統治著一群笨蛋。我們常忽略了一件事,美國國家政策多年來吸收了全球大多數的精英匯聚,美國政府手法就如同當年柴契爾夫人所說的:『我們(英美)特意散佈假消息,以誘使前蘇聯將大量的社會資源投放在軍工行業,從事和美國等國的軍備競賽。』賓果,這就是國家間賽局博弈的最高境界。現在終於知道美國各大企業握著大把現金要做甚麼了,等待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智慧。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歡迎您的意見分享,請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我的「機器人理財」新創之路

誰比較容易陷入卡債的陷阱:是男生? 還是女生? (資訊圖表)

簡單是複雜的極致表現

20個關於投資非常重要的觀念

如何判斷一個借錢的人將來是否真的願意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