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就是在尋找下一個"更笨的人"的遊戲中所產生的





















華爾街日報最受歡迎的專欄作家之一Jason Zweig在其專欄文章:要多少個"更笨的人"才會造成一個泡沫(How many"Greater Fools does it take to make a bubble?)提到,最近有個新的學術研究顯示:

  1. 觀察別的投資人的行為最容易使自己忘掉風險
  2. 泡沫往往不是由欠缺訊息的投資人所引起的,而是由訊息太多的投資人所引起的(這點之前就有人討論過,看這裡)
其實這兩個結果是互相有關連的,先看第二個現象,當股市(或某個金融資產房地產,黃金等等)上漲越多的時候,看好這類資產的訊息就會越多,而投資人又往往會有第一個現象的行為,認為現在買進股票(或某個金融資產),將來能夠以更高的價錢賣給另一個"更笨的人",而這兩個現象不斷循環的結果就會造成泡沫,更糟的是,當價格造成泡沫的時候,因為投資人會更常去關注價格的訊息尋找下一個"更笨的人",結果往往最後發現自己變成那個"最笨的人",買到的是最高點!

那投資人該怎麼避開掉入上述的泡沫呢?該學術報告建議兩點:
  1. 當投資人發現其他人的行為已經接近瘋狂或愚蠢或過度樂觀的時候,投資人應該要遠離群眾與市場(例如從紐約搬到股神巴菲特居住的奧瑪哈)並且減少攝取媒體與網路訊息的次數,遠離市場能夠讓投資人冷靜下來思考,增加避免掉入泡沫的機會,其實這就跟我們上一篇文章提到的雜訊(noise)有關,當股市上漲很多的時候,看好該市場的雜訊(noise)就會增加很多,接觸越多的雜訊,犯錯的機會就會越高
  2. 投資人在做投資決策時都應該要有一套清楚的投資法則(rules)而不是只因為價格的因素,不要只因為價格上漲而買進,同樣的,不要只因為價格下跌就賣出

上述兩點建議看似簡單且像老生常談,但卻是投資人不斷重複掉入泡沫陷阱的主要原因,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很難,難怪巴菲特的老師同時也是投資大師的葛拉罕(Graham)在半世紀前就說過:投資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我的「機器人理財」新創之路

誰比較容易陷入卡債的陷阱:是男生? 還是女生? (資訊圖表)

20個關於投資非常重要的觀念

簡單是複雜的極致表現

金融業的菜鳥們,這些事你都做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