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投資理財的新時代已經來臨!

Technology Is Not Technology

Posted by: James

長久以來,"投資(investing)"一直被視為是一件很專業,很神祕的工作,是一個只有少數人"懂"的工作,一般個人投資者的投資績效很難跟專業的投資機構相比,在弱肉強食的投資界,個人投資者是位於投資生物鏈的最下層,只能是任由投資機構(或投資大戶)宰割,但感謝近年來科技的快速進步,這個情況正在改變當中......

在投資這個領域,過去個人投資者很難與專業投資機構相比,主要是因為資訊的不對等,因為不論是從資訊的取得速度,或者是資訊的來源管道,個人投資者都明顯的落後,資訊的不對稱使得我們處於弱勢的地位,就好像是在拳擊場上我們是用空手去跟對手互打一樣,沒有好的裝備怎麼會有好的成績呢?但現在不同了,網路科技的進步讓我們(個人投資者)現在的"武器"裝備再也不會輸給專業的投資機構:
  • 及時且免費的財經新聞:從前,我們(個人投資者)獲得財經新聞的管道是很有限的,主要都是透過一些大眾媒體如:平面報紙,雜誌,電視,電台...等"餵"資訊給我們,而這些資訊很多都已經是過時的新聞,我們依照這些二手的財經新聞來做投資判斷,當然是處於弱勢的一方,但現在不同了,只要你有一台電腦或智慧型手機,全球及時的財經資訊網路上到處都是,甚至過去是投資機構專屬的媒體--路透社(Reuters),彭博財經資訊(Bloomberg),投資人現在也都能夠與投資機構同步獲得,最棒的是,這些都是免費的,及時的財經資訊現在已經是任何人都可以輕鬆獲得的
  • 豐富且免費的財經資訊:從前,我們若想要自己對某些金融市場做分析,劃一些線圖,總是比較困難,甚至需要花錢去購買專業的分析軟體,但現在,網路上各式各樣的工具與網站讓我們幾乎可以針對任何金融產品劃出我們想要的線圖,或加上一些技術分析的指標,而且都是免費的,例如這是我個人很常運用的兩個網站,一個是彭博財經網(Bloomberg)的圖表工具,全球各主要交易所的金融產品報價,幾乎都能夠在這裡找到,除了有即時報價之外,如果你想做一些分析,例如比較過去3年,美國S&P500指數與台灣股票指數的走勢圖(如下),都能夠輕易的做到

















另一個我很常用的圖表工具網站是由美國聖路易士聯邦儲備局(St. Louis Fed)所提供的圖表工具(簡稱FRED GRAPH),這個網站最寶貴的地方在於,它蒐集了全球各種的經濟數據與指標,是個資料很豐富的經濟數據庫,我們可以用這些經濟數據劃出走勢圖或做一些分析都很容易,甚至還可以將這些數據下載成excel檔案,如果你有在該網站上登錄,還可以將製作好的圖表儲存起來,方便日後隨時再使用,像下圖就是我經常觀察的美國S&P500指數與每週申請失業補助金人數的比較圖表,可以清楚的看出兩者的連動性很高(使用這個工具很簡單,你只要在Google上打上"FRED 教學"的字樣,就可以找到很多相關資訊,練習幾次就可以輕鬆上手了喔!)

















  • 海量的專業財經分析報告:從前我們若想要看到國外頂尖金融機構的分析報告是不太容易的,通常這些資料都只有提供給特定的對象,現在,大多數頂尖金融機構(如高盛,摩根史坦利,花旗銀行,大通銀行等)的分析報告都會公布在網站上,或允許其他媒體公布,例如Business Insider網站就有很多這類的資訊,只要我們想看,不愁沒有最新的財經分析報告可看,再也不用等待國內的金融機構或媒體提供給我們了
  • 社群媒體的力量:當然,有些金融機構的分析報告是會有些特定的"立場"或"目的",因此可能不是那麼客觀,例如很多人就質疑過,金融機構好像永遠都告訴投資人,隨時都是買進的好時機,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就曾經報導過,根據統計,大約只有5%華爾街的投資建議是:賣出(Sell)!但隨著社群媒體(Social Media)的普及,無數的"素人"財經資訊透過財經部落格(blog),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等工具在網路上快速的傳播出去,這裡面有不少資訊甚至比金融機構的分析報告更可信,更值得閱讀,,本網站上也列出了一些我們經常閱讀的財經部落格(blog)供大家參考,或看這裡也有美國時代雜誌(Time)列出的25個最佳財經部落格

因此現在我們(個人投資者)面對的問題已經不是缺乏資訊,而是資訊過多,如何在資訊如此氾濫的網路時代獲得有用的資訊?這是我們必須要能夠分辨的,以前是因為資訊落後,因此注定投資要失敗,現在則是各式各樣最新的資訊隨便你挑,隨便你用,重點是如何正確的用?大多數的人都經常會掉入一個稱為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的心理陷阱,也就是我們傾向只看那些支持自己想法的資訊,而忽略那些原本我們不同意的訊息,例如:當我們持有某個股票(或股票基金),通常我們就喜歡看那些對該股票(或該市場)持面看法的訊息,而忽略那些持不同看法的資訊,這點從我們平時觀看台灣的電視政論節目也可以看出,大部分人都是只看那些與自己政治立場相同的政論節目,這就是一種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的心理在影響我們,另一個常見的投資心理稱為近因效應(Recency Effect),意思是說我們對某個事情的看法,常常會被後來出現的訊息所主導,而忽略了原本對該事情的認知,例如,相信最近很多投資人都對於投資股票基金很感興趣,因為報紙,媒體都大幅的報導了美國道瓊工業指數連續9天上漲的訊息,這種訊息自然會讓我們對於美國股市產生很正面的看法,進而影響我們的投資判斷,這就是一種近因效應(Recency Effect)所造成的心理影響

所以說到要成功的投資,對現在的個人投資者來說,最困難的部分已經不是如何獲取資訊,而是如何戰勝影響我們成功投資最主要的敵人........那就是我們自己!

你的大腦是如何判斷訊息的?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個關於投資非常重要的觀念

簡單是複雜的極致表現

2016年的10大出乎意料事件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原來我們在教科書上學到的投資理論竟然是錯的嗎?(上)